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企業放棄年度績效評估
績效評估思維在近十年來發生了極大變化。傳統上的績效評估,是定年度目標,然后上級主管評估。如果這個目標一開始就是偏狹的,最后即便達成,別的方面則可能付出沉重代價。這代價甚至可能超過達成目標帶來的收益。
責任編輯:劉小磊
《哈佛商業評論》刊登《評估革命》一文,稱評估革命的關鍵是從問責轉向學習。
早晨我兒子要用我的車,我步行去上班。在這個以開車為主的城市,走路顯得新奇??墒切r候上小學上初中,可不就是這么來回走的?有時候還來回兩趟,包括中午回家吃飯?,F在小孩比較嬌貴,走路的少了,都是家長接送。其目的就是快捷、平安地把小孩送往學校。
失去了步行也就失去了其他的收益,第一是身體鍛煉。我上班一走就是兩點五英里,40分鐘,多好的鍛煉。
第二個失去的是見聞。路上偶有邂逅,常有風景,總有觀察。今日所有的觀察,都讓我想到“業績目標”。我看到草坪上有個打溝機打出來的齊整的溝,但沒有打完,只打了一半??墒峭拼驕蠙C的工人,卻推著打溝機在停車場上閑逛,讓機器空轉著。為什么不打完溝呢?要知道,美國很多工地工作是按小時算的。也就是說,提前結束,對他沒有好處,只有壞處。這樣的績效評估方式 —— 時間投入 —— 不僅延誤了工作,也造成了巨大浪費,包括機器空轉,工人磨洋工。
我還看到,我步行一路走的人行道,不到一英里,寬一米,是得克薩斯公路管理部門修的,小小一截人行道路,居然半年了還沒有修完。每天都有一大批各種各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