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二舅》創作者:我知道會有這樣的爭議
7月25日晚,B站視頻《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在網上刷屏了。UP主“衣戈猜想”通過質樸的畫面、動人的解說,記錄下二舅苦難而飽滿的一生。僅一天,視頻便登上了B站熱門第一,播放量突破500萬,實時在看人數保持在3萬以上。
很多人看完視頻后,把衣戈猜想和余華相比,說他制作出了視頻版《活著》。對此,衣戈猜想有點吃驚,覺得是過譽,“不能拿我去侮辱文學作品”。在成為UP主之前,衣戈猜想是一位歷史網課老師,最初的ID叫“衣戈-唐浩”,擅長把枯燥晦澀的知識說得生動有趣。上個月,唐浩的作品《誰在組織高考作弊》播放量超千萬,讓他成為了新生的爆款UP主。
在創作《二舅》的時候,唐浩沒有考慮過點擊量,只是想完成自己的一個心愿,記錄下二舅的故事。面對突然的走紅,唐浩是怎么樣看待的?南方日報、南方+記者聯系上唐浩,與他聊聊視頻背后的創作故事。
“最好的視頻,是我開心就好”
南方日報:視頻創作的初衷是什么?
唐浩:這是我多年的一個心愿,想記錄二舅的故事。我完全沒有想到它會火,沒有焦慮過流量,只想完成心愿。7月24日我熬了個大夜,定時到明早8點發,我很晚起來,看見視頻火了,感覺很不可思議?!抖恕肥俏易钕矚g的視頻,市場角度講是數據,而從自我的角度來看,最好的視頻是“我開心就好了”。
南方日報:你怎么定義自己的視頻創作風格?
唐浩:我的視頻單純從畫面來講,是極其粗劣不堪的,因為我全部都是用手機拍,和媳婦一塊完成。從技術上來看,它完全是不合格的視頻。文案方面,很多人說寫得很好,甚至有人拿我跟余華對比,我覺得不能拿我的視頻去“侮辱”名家的作品。從中學的時候,我開始看汪曾祺,教會我不要堆砌一些浮華的詞,要說“人話”。幽默方面,是受王小波和王朔的影響比較大。
南方日報:你之前很多高流量的作品,都是關于很冷的知識,你是如何通過創作,讓這些選題符合大家的興趣?
唐浩:我長期擔任高中老師,時間長了之后,我比較了解他們心里是怎么想的,所以作品年輕人會喜歡。創作視頻的時候,我做得比較多的是搜集資料,可能制作一個視頻需要十天到十五天,這段時間90%都在查資料。所謂冷門,一點都不冷門,我深入淺出地展示出來,很多人都會感興趣。
南方日報:《二舅》的視頻火了之后,會繼續這種類型的創作嗎?
唐浩:應該不會,因為我做自媒體以來一直就比較擰巴,想在保持自我與追求數據之間平衡。30年來,我只認識一個二舅,我不知道繼續上哪去找這樣的故事。接下來我還會做一些各種神奇的選題,也會稍微追求一下播放量,在兩者之間平衡。
“最開始二舅拒絕拍視頻”
南方日報:二舅對視頻拍攝的態度是怎么樣的?
唐浩:最開始二舅拒絕拍視頻,他覺得一般只有明星才會被拍攝。后來我對他說,這會對我的學生有激勵作用,他就答應了。關于二舅感情的這段,我本想不放出來,倒不是考慮流量,而是覺得把二舅塑造成了“完美的人”,除了身體殘疾外,好像無所不能。
南方日報:視頻火了之后,二舅的態度是怎么樣的?
唐浩:因為二舅平時不上網,所以他估計看不到,“上熱搜”之類的,我和他說了,但他也不太懂。村子里面都是老人比較多,大家朋友圈是刷屏了,村子還是比較安靜的。我們夫妻倆希望把視頻的激勵,無論最后多少,先拿出3000塊給二舅,不過我們知道他不會接受。于是我撒個謊,說這是平臺發的“自強不息獎金”,平臺怕我們獨吞,說一定要給你的銀行卡才行,二舅這才接受了。
南方日報:二舅現在的生活是怎么樣的?有沒有視頻中沒有提到的東西可以分享一下?
唐浩:二舅是沒法種地的,三四十年時間,他從沒有種過菜,但是他家里面堆滿了菜。平時街坊鄰居有東西壞了,都會直接拿過來,修好的時候就拿回去。農村人很少說謝謝,等自己糧食菜熟了,就會拿過來給二舅,用行動來道謝。所以,二舅生活一直挺好的,大家也互相照顧。
南方日報:關于這個視頻的評論,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唐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十七八歲的學生,在瘋狂地轉到朋友圈,并把二舅的故事投射到了自己考研失敗、自己的容貌焦慮和其他焦慮上,這是我沒想到的,也是印象最深刻的。據我了解,他們大部分人在城里長大的,很少有在農村長期生活過的經歷,沒想到能引起這樣的共情。
“二舅短暫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
南方日報:“我四肢健全,上過大學,又生在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我理應度過一個比二舅更為飽滿的人生”。這句話在網上有一些爭議,你是主張“不躺平”的人嗎?
唐浩:我知道會有這樣的爭議,所以我的視頻里面,我不會說你們應該怎么樣。我不是人生導師,所以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我是完全能夠理解的,有些人選擇躺平,我覺得也是他們的一種選擇,我只能說我不選擇躺平。
南方日報:二舅真的治好了你的精神內耗嗎?
唐浩:準確來說,二舅是短暫性的治愈了我的精神內耗。我以后會不會有精神內耗,我是不知道的。這種精神內耗,最后還是需要靠自己。我教了這么多年學生,我最大的感觸是千萬不要與孩子說教,可能比較好的方法是你自己做出個樣子來,然后去感染大家,所以我也通過靠近二舅來感染我。
南方日報:有人說,老一輩更能吃苦,這個觀點你贊同嗎?
唐浩:以前物質生活非常貧瘠,年輕人確實沒有吃過這個苦,但是老一輩也沒吃過年輕人的一些苦,比如在大城市漂泊,這種鄉愁打拼,可能老一輩比較少人試過。我認同老一輩能吃苦,也知道年輕人正在承受一些老一輩沒試過的艱辛。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