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當朋友,讓教育回歸本質
編者按:
怎樣才是暑期正確的打開方式?
無論是親近大自然的社會實踐,還是在生活點滴中日漸升溫的家庭親子陪伴,抑或是通過教育智能硬件在“云端”自由漫步,都是可考慮組合在一起的選項。
沒有一個假期應該被辜負,因為這些沒有負擔的童年閑暇時光無比珍貴。它不必也不該指向一個功利性的目標,在有限的時間里激發孩子無限的快樂,讓他們在興趣、學習與成長中“自然成熟”,才是最好的“彎道超車”。
預防教育“近視”
教育這一古老話題,至今仍是與“衣食住行”并列的第五大需求。據考究,“教育”一詞最早見于《孟子·盡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而對當下的家長而言,教育可并非“樂事”一件,反而常常令人感到頭疼——“吞金獸”確實名不虛傳。
“重金”之下,更多是一本“糊涂賬”。在更看重“結果”的成人世界里,升學與考試的壓力高懸在每個家庭的頭上。臨近假期前,老師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規劃”,想做什么“感興趣的事”時,收到的回應卻是課堂上久久的沉默。事實上,不少孩子已經有了滿滿當當的安排——父母已經為他們制定好了詳盡的假期學習方案,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升學的面試題,讓孩子進行萬全的準備。
暑假開啟,近視“飆升”,令許多家長憂心忡忡的是孩子在“讀屏時代”過度地接觸手機、沉迷電腦,帶來視力下降等諸多用眼健康問題。殊不知,教育“近視”有更為隱蔽的形態——家長暗戳戳地較勁孩子的分數,對應試刷分狂熱追逐,被功利教育蒙蔽的一雙“肉眼”,很難看清教育的內核。
當下,以應試為導向的教育模式最終會被揚棄,因為它阻礙了孩子們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如果學生一直是在為“分數”打工,那么學習注定成為“痛苦”的代名詞。在看似無一幸免的家庭教育焦慮面前,應該有突破重圍的解法,正如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朱永新所言,“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教育理念需要被正視與倡導。
隨著時代的變遷,教育形式也在不斷地演變。由傳統教授法到學生自主學習,但教育的本質不應改變,即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教育始終指向人的全面發展,而落腳點的“人”,是培養一個幸福且完整的人,讓孩子不斷把自己鍛造成一個更好的人。
來自西安市的薛女士,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翱赡茉诖蠹已劾?,孩子的身份比較特殊,畢竟他們的媽媽是老師,”但她對孩子卻有一份“人間清醒”,“這并不意味著我的孩子必須考試得高分?!毕喾?,平常心與持久力是她更希望孩子能擁有的品質。
步步高家教機用戶家長 薛老師 受訪者供圖
因為工作繁忙,薛女士無法時刻陪在孩子身邊,發揮自己的教師優勢給孩子答疑解惑。她曾經為此感到內疚和自責。而隨著智能教育硬件的購置,問題迎刃而解。“給孩子選了步步高家教機”之后,相較于其他家庭在輔導功課時的“雞飛狗跳”,薛女士則更為游刃有余,“孩子們跟著名師在線學,在假期把預習都做完了。”
步步高家教機用戶 楊云天 受訪者供圖
薛女士堅信,一切教育本質上都是自我教育,讓孩子善用智能學習工具,就是幫助他們自學的第一課。教育應該堅持長期主義,應該著眼于孩子的長遠發展。不為孩子預設一個既定的成長路線,而是走好當下的每一步并汲取力量,比起只顧著拼命向前沖刺,相信會擁有更穩健的未來。
把孩子當孩子
在社會學家尼爾·波茲曼的筆下,“童年”是印刷術普及之后才被發明出來的概念。而在信息時代,成人和兒童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孩子的稚氣、熱情、天真無邪等特質,正在不知不覺地流逝。這是他在《童年的消逝》一書中發出的警告。
而教育家盧梭說:“要愛護兒童,幫他們做游戲,使他們快樂,培養他們可愛的本能?!睆母鞣N補習班中掙脫出來,讓孩子們主動、自由、活潑地發展,他們才能成為擁有童心、童真、童趣的獨立完整的個體,才能更健康地成長。
后疫情時代,“智能終端+線上內容”的模式迅速鋪開,互聯網賦能教育催生巨大變革,智能教育已成為重要選項。如何讓孩子在享受科技福利的同時,又能遠離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最關鍵的是,把孩子當孩子。
愛玩、愛鬧是孩子的天性。當大多數成長期孩子的注意力都有“時間限度”,而家長又很難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一個萬能的“玩伴”就顯得尤其珍貴。智能學習設備顯然已經從傻瓜式的輸出知識機器進化成可以實現人機互動的“智能家教”。
常被斥責為“猴子屁股坐不住”的娃根本抵擋不住益智類拼寫游戲的誘惑,在一輪輪的闖關中,記識單詞變得輕而易舉。而豐富多彩的琴棋書畫、國學、魔術等素養課程,更是為他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不斷激發他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可塑性。
事實上,孩子自有一套獨立的認知體系。因為一次輔導功課,鄧女士的兒子和丈夫冷戰了三天?!斑@字這么簡單!你為什么不寫?”在爸爸看來,實在無法理解這個平日乖巧懂事的兒子在拼寫上的執拗勁,態度強硬地想讓孩子“速戰速決”。
步步高家教機用戶 孟子澳 受訪者供圖
“因為爸爸平翹舌不分,讀錯了。”兒子心里也是萬分委屈。而這樣的“輔導大戰”在無數家庭頻繁上演著。孩子的“失語”與家長的“強勢”,只因雙方專注于各自的語境之中,大人也不愿俯身,通過換位思考去理解孩子的思維方式。其實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樣的“完美敏感期”,這種“一板一眼”的“較真”正是兒童心性的可貴之處。
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意味著從孩子的可接受程度出發。智能教育的出現使家長得以“解放”——鄧女士購置了一臺步步高家教機,通過國際音標和情景會話幫助孩子解決口語難題,練習發音口型輕松搞定。將孩子托付給更為專業的“真人家教”,就可以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照顧每個孩子的性格特質與學習進展,更為科學地制定符合孩子自身進度的“時間表”。而孩子也在理解與尊重之中,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步步高家教機用戶家長 鄧丹 受訪者供圖
“以前媽媽給我講數學題,把我的頭都繞暈了。”而現在,通過數學精準學,碰到不會的題目,都有詳細的思路和啟發以及真人教師的視頻講解,兒子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脈”,把平時易錯點挨個擊碎。看著兒子的錯題摘抄本,鄧女士深感孩子的進步巨大。曾經令她無從下手的作文輔導,也在強大的“作文批改”功能下變得迎刃而解——不僅能揪出文中的錯別字,還智能化地針對不同年齡段,精準地給出寫作框架與素材思路。
學習與復習的效率提升后,鄧女士的兒子有了更多的時間吹奏心愛的單簧管。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家教機化身為節拍器,始終與孩子為伴。
“填鴨式”的死記硬背已經徹底落伍,還童年以應有的樣貌,激發孩子的想象能力與自理能力,這才是真正“有愛”的教育方式。
開啟“第三只眼”
作為智能教育的基礎設施,智能硬件成為了香餑餑,各類學習產品層出不窮。從形態上而言,筆、燈、手表、平板、音響等各個細類應有盡有。艾瑞咨詢發布的《2021年中國教育智能硬件趨勢洞察報告》指出,家庭與學生用戶對學習輔助相關的教育智能硬件工具的需求進一步增加,到2024年,教育智能硬件市場有望達到近千億元。
更重要的是,這條賽道正在加速“智能化”,不僅能滿足陪伴學習的“情感需求”,還開啟了“學情分析”的“第三只眼”。
薛女士是教輔設備的忠實擁躉,迄今已使用了7至8款步步高學習類產品。目前,她和兩個孩子人手一臺家教機?!拔蚁矚g用步步高家教機來備課,課程非常全面,幫助我實現了無紙化辦公,”薛女士對產品功能如數家珍,“更重要的是,無論我工作到多晚,我都能通過學情中心,了解兩個孩子一天的學習情況?!?/span>
步步高家教機用戶薛老師和她兩個兒子 受訪者供圖
在“第三只眼”敏銳又忠實的捕捉下,原先被遮蔽或忽視的學習細節得以完整呈現。可以通過學習診斷客觀地了解孩子當下的水平,再通過精準化的“刻意練習”及針對性的測試,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孩子天生就有散光,所以我挑選產品非??量?,”薛女士認為家教機不僅是“解放生產力”的工具,更應該為孩子營造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而步步高家教機的超大全面屏和護眼功能,讓她在使用時更為放心。
事實上,“護眼”功能也是步步高家教機不斷打磨出來的產品“優勢”?!跋胍鲆粋€像紙一樣的屏幕”——奔著這樣的目標,步步高家教機硬件產品經理唐磊及其團隊在屏幕的玻璃表面使用了納米級的蝕刻工藝,以減少外界光源的反射傷害。通過對單元算法的反復調試,壓制和降低屏幕的刺眼感受。
步步高產品經理 唐磊 受訪者供圖
如果孩子離屏幕太近、坐姿不正確時,學習機就會“自覺”地進入系統的視力保護界面。當它監測到當前環境光線過亮或過暗時,也會觸發“保護機制”,讓孩子養成健康的用眼習慣。更細節的把控是,步步高家教機貼心地考慮到家長輔導功課時的“陪讀視角”,即使坐在側面也能清晰地觀看整個屏幕。
步步高S6九層散射屏 VS 老一代平板屏幕 受訪者供圖
對孩子而言,步步高家教機就像一處“凡爾登湖”。作家梭羅曾隱居于凡爾登湖,通過沉浸式的思考獲得精神的升華。同樣地,孩子在自主學習中收獲了思考的“棲息所”,這將是他們畢生的財富。
唯有一點一滴做好產品的功能,才能讓教育一步一生蓮。27年來,步步高教育堅持長期主義,注重教育資源的積累和優化,憑借市場洞察的專業性,在這個越來越寬的賽道上不斷推陳出新。步步高家教機堅持“真人家教”,從孩子的切實需求出發,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與名師面對面,為孩子營造沉浸式學習環境與無窮廣闊的學習天地。
步步高教育始終相信,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合適的教育,以“智能技術+人文關懷”為教育這一古老話題賦予時代新解。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