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暉:首個“履約期”后,全國碳市場發展趨勢如何?

2022年7月28至29日,由南方周末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在穗舉辦。本屆責任年會聚焦ESG發展、可持續商業與零碳未來等多個熱點議題,各方責任代表齊聚,共話企業履責的新情勢、新方法、新實踐,一起構建責任共識。

去年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全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后,運行情況如何?未來又將如何發展?

基于此,在7月29日的責任年會主會場的“權威發布”環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副總經理賓暉作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情況和發展趨勢》主題分享。

賓暉提到,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5億噸,是全球覆蓋碳排放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履約完成率為99.5%。

在首個履約期,市場運行呈現出三個顯著特點:在交易量上,碳市場交易量主要集中在履約期,價格在履約期呈現“潮汐現象”,履約型市場特征明顯;在交易方式上,單筆十萬噸以上的大宗協議交易成交量占比遠遠高于掛牌協議,超過了80%;在交易價格上,掛牌協議交易的每日均有成交,收盤價總體穩定,而大宗協議交易集中在履約期,成交均價受單筆價格影響較大。

盡管去年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交易主體類型單一,主要集中在電力行業,交易目的以履約為主,全年交易不平衡;二、交易產品相對單一,目前僅為碳配額現貨,市場結構分散,尚未推出多元化碳資產管理工具,不利于全國碳市場統一規?;l展;三、碳交易財稅發票、司法處置順序等事項仍待主管部門進一步明確,“去年是啟動年,今年是制度建設年”。

碳市場要如何健康有序發展?賓暉認為必須要加快形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推動相關管理條例盡早出臺;做好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管理,持續加強全國碳市場數據質量管理;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把原來的八大行業盡量納入空白范圍內;加強全國碳市場擴大交易主體、豐富交易方式和品種等重大政策研究;推進氣候投融資、碳金融發展,讓碳市場能夠像資本市場、股票市場一樣,為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途徑;最后,推動碳管理體系建設,包括排放管理、交易管理、碳資產管理、碳綜合管理,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

網絡編輯:解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