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飛信落幕,一手好牌為何打得稀爛?丨快評
飛信沒有抓住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迅速發展的機遇。更快更便宜的移動網絡,更強大的手機終端,功能更強大的應用軟件,讓手機短信迅速被移動IM應用取代,飛信的優勢也蕩然無存。
責任編輯:陳斌
中國移動日前宣布將停止旗下飛信業務。這個一度輝煌的應用,就此將永久沉入地平線下。飛信為什么會落得如此境地?
飛信是中國移動于2007年推出的即時通信(IM)應用,那時候,智能手機和手機上網還不普及,手機話費也很貴,手機用戶用得最多的就是發短信。2006年中國手機短信發送量近4300億條,而那一年,中國內地手機用戶只有大約4.6億,這意味著,平均每個手機用戶一年要發近千條短信。這是平均數字,對于一些重度用戶來說,一天發幾十條都不算什么。按照當時一條短信一毛錢的收費標準,短信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所以,中國移動推出能夠免費發短信的飛信,迅速獲得了大量的用戶,到2010年前后,飛信已經有5億注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大山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