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何家弘:“一點一點,讓愿意按照法治精神做事的人越來越多”

中國確實有我們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現在的社會氛圍,和英美、歐陸都不一樣,有些東西可以學,有些確實不合適,不一定都要搬過來。但是究竟什么是符合中國的,我覺得也不應該把它作為一個借口,人類社會發展還是有共性的,我們要有中國特色,但也不要對其他的(法治文化)都排斥拒絕,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責任編輯:李慕琰

證據法學家何家弘。 (受訪者供圖/圖)

郭欣陽第一次見到何家弘是在2005年。

那是中國人民大學博士招生的面試環節,聽到郭欣陽流暢的英語口語,原本靠在座椅上的何家弘,突然下意識直起身子,將雙手合攏在桌前,專注聽完了她的面試。

郭欣陽后來成為了何家弘的博士。這并不容易,許多在她看來十分優秀的同儕,多年都沒考上。郭欣陽本科和碩士畢業于河北一所普通高校,在動輒講究第一學歷的學術選拔機制中不算突出。

“雖然是在21世紀初,但我聽說很多學生關系特別深厚,或者給老師送了特別貴重的禮,才能讀上博士。何老師當時也是泰斗式的人物,但我真是一分錢沒花?!焙髞硭胖来騽雍渭液氲蔫€匙或許就是英語,“他的研究經常需要看外國文獻”。

郭欣陽現在是國家檢察官學院副教授,她認為對何家弘的學術評價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期他擔當的是西法引介的橋梁作用——這是時代賦予那一代學者的使命,而到了21世紀,何家弘的關懷則更加本土,關注的更多是中國社會涌現的問題和熱點案件。

但她認為何家弘多年來不變的內核,就是對法治精神的傳遞——隨著職務、人生階段和人生角色的變化,做事的形式略有不同,但初衷都是一致的?!拔覀冎荒芤稽c一點,讓愿意按照法治精神做事的人越來越多?!焙渭液雽δ戏街苣┯浾哒f。

“要寫出中國刑事司法秩序現狀下的真實情況”

南方周末:1990年代,你寫作了一系列犯罪懸疑小說,成為第一位加入中國作協的法學家,作品在海外的反響也很大。那時你想在中國普及法治理念,而文學是最能影響人思維習慣的。這是你寫小說的初衷嗎?

何家弘:其實最開始寫小說,倒沒有說是為了中國的法治,主要是為了圓年輕時的夢,我下鄉時很想寫小說,后來因為愛情的力量考大學,文學夢就扔了。后來從美國留學回來,突然覺得連續15年學習法律,從本科到美國讀博士,壓力還挺大的,學法律相對也比較枯燥,就覺得喘口氣,寫小說吧。

但是后來,我覺得法治是一種法的精神演化成行為習慣,不是說你知道法律有什么規定就法治了。這不容易,需要幾十年不斷熏陶,才能改變人的行為模式。這需要文化氛圍,文學是一個很好的影響人的行為、社會文化環境的因素。

南方周末:為什么會選擇寫偵探推理小說?

何家弘:那是1994年,有老同學找來一個書商,他說中國沒有好的偵探推理小說,他們想做。他們說你是專業的(犯罪偵查學研究人員),原來在北大荒也寫過小說,雖然沒出版,那是不是可以寫點推理小說。我原來也受福爾摩斯影響,就開始構思,把我原來寫的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有晴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