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王鼎鈞先生和他的《回憶錄》四部曲

這部作品雖是個人回憶,卻有著時代史詩的氣象和格局。正像鼎公自己說的,“我要用這四本書顯示我那一代中國人的因果糾結,生死流轉”,他用一支冷靜的筆,寫出了一個大動蕩、大分化時代的人間世相和他自己的一生滄桑。

責任編輯:劉小磊

王鼎鈞先生 (作者供圖/圖)

2012年春節前夕,三聯的編輯饒淑榮來找我,說她想出版王鼎鈞(人稱“鼎公”)的書。

我的第一反應,是我20年前在人民文學出版社曾考慮出版他的那幾本書,也就是《開放的人生》等散文集和《作文七巧》等寫作指導讀物,這些書,我知道后來已經有出版社零星地出過了。

但饒淑榮問我,“你聽說他有《回憶錄四部曲》嗎?”

“有四部?”這一下把我問住了,我竟然孤陋寡聞,不知此事。我清楚記得,自己收藏的王鼎鈞作品系列18本中,只有兩本回憶錄,講的是他青少年時代的事情。

饒淑榮告訴我,現在這套回憶錄已經出齊了四卷本,完整地敘述了他的大半生,一直寫到他在臺灣的經歷,故事很獨特,史料極豐富。歷史學家高華還特地寫文章推薦了第四卷《文學江湖》。

“是嗎?!”我立刻意識到,我們的機會來了。

饒淑榮建議,我們先出版《回憶錄四部曲》,然后可以推出王鼎鈞作品系列,把他的散文作品一網打盡。

其實,出版王鼎鈞作品系列是我一直以來的想法,只是一直找不到一個由頭,一個切入點。

于是我們一拍即合。

然而,饒淑榮告訴我,《回憶錄四部曲》的版權競爭非常激烈。她已經給鼎公寫過一封信,但是鼎公回復說,中華版權代理總公司聯系的另外兩三家出版社正在競標,請她也向這間版權中介公司報價。她說,現在是要拍板定案的時候了,恐怕需要領導出面。

我覺得,大家都到版權中介公司去競爭,靠報價定輸贏,三聯顯不出什么優勢,但我們應該有很多理由可以說服作者。于是我決定直接給鼎公寫信。

我致鼎公的第一封信,回顧了我和他此前的20年書緣,告訴他雖然陰差陽錯,未能落實原先的出版策劃,但是我一直對他保持關注與期待。希望他現在可以給我一個合作的機會,讓我實現一大心愿。

幾乎當天就收到鼎公熱情洋溢的電郵。他信里說:“謝謝您長期的關注。今年是龍年,三聯是作家的龍門,接到您的信,覺得是真龍入室了?!岬絻纱蜗霝槲页鰰?,那些年,這些事都委托了臺北的朋友,慢待三聯了。如果我還記得這番因緣,怎會還去委托第三者?”

但是他說,既然已經委托系版權中介公司,“最好讓它辦下去”。又解釋說,“誰能跟三聯爭長爭短呢?相信此事會依照您的意愿發展?!?/p>

從來信的口氣,我們感覺到鼎公的合作意向呼之欲出。然而,鼎公自有他的糾結。信的末尾,他說:

“不瞞您說,四部回憶錄的內容或文句諸多不宜,如何刪修,涉及弟之文格,弟不免有些執著,是以遲遲至今。這才是未來最大的變量?!?/p>

“無論如何,我會永遠記得您的美意?!?/p>

這意思,是要看我們如何處理他的書稿,再做決定。

但這個問題怎樣回答,先要研究書稿中的問題。

于是我四處聯系北京的港臺文學專家,想借閱《回憶錄四部曲》的第三、四部。然而無果,這兩本是新書,大家都沒有見到。只得寫信報告鼎公,請臺灣爾雅出版社速速寄來繁體版樣書。

讀過《關山奪路》和《文學江湖》的樣書,我才明白,為什么多家出版社都參與競爭這套回憶錄的版權?鼎公的作品太令人震撼了!

這部作品雖是個人回憶,卻有著時代史詩的氣象和格局。正像鼎公自己說的,“我要用這四本書顯示我那一代中國人的因果糾結,生死流轉”,他用一支冷靜的筆,寫出了一個大動蕩、大分化時代的人間世相和他自己的一生滄桑。

三聯版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 (作者供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有晴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