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如何持續復蘇?

下半年不會有大規模的財政擴張,尤其是專項債方面。關鍵是用好用足現有的專項債規模。

保市場主體很重要,要保證企業有業務可做。

政府要充分考慮市場主體的需求,在不違反公平競爭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它、幫助它,市場主體的信心才會更快恢復,預期才會更快趨好。

目前來看,銀行業按揭貸款數額確實很大,但是牽涉到在建房產的貸款就很小,基本都是存量業務而不是增量業務,房地產整體金融風險可控。

(本文首發于2022年8月4日《南方周末》)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謝艷霞

(左)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中)上海交通大學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右)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 (受訪者供圖/圖)

當前我國經濟正在企穩并走向復蘇,但下半年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加:世界經濟下行可能導致出口承壓,輸入性通脹壓力增大,美聯儲加息力度加大引發階段性資本外流風險上升。

在下半年經濟復蘇的過程中,需要警惕哪些問題?下半年中國經濟會持續復蘇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否會雙“收緊”?房地產按揭風險如何?南方周末記者就上述相關問題采訪了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上海交通大學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原浙商銀行行長劉曉春,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共同解碼2022年下半年中國經濟政策。

“一定要把政策轉化為市場活力”

南方周末:未來我們的經濟目標是怎樣的?

楊志勇:2022年上半年我們更多地談論經濟增長問題,這一問題很重要,但是未來,經濟增長不一定是首要關注的直接目標。

比如,我們還會繼續強調“保市場主體”“保就業”,防止通貨膨脹,現實經濟目標是由很多指標混雜在一起的,保市場主體才能保就業,沒有經濟增長,就業增長也很難。就業問題不僅是宏觀經濟問題,還會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就業目標因此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

保市場主體很重要,要保證企業有業務可做。例如,工業的發展,就涉及產業鏈供應鏈問題,如果市場解決不了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問題,政府就要“保鏈”,防止產業鏈供應鏈中斷。

過去我們更多地強調讓市場主體自己發揮作用,但是現在疫情、海外風險因素疊加,市場主體僅僅自發行動很難起到作用。這就需要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去調節,需要地方政府“花錢辦事”,那么這就牽扯財政支出結構優化問題。支出結構的優化調整很重要,不一定非得擴大財政支出總體規模。

南方周末:為什么我們要關注專項債資金沉淀問題?

楊志勇:專項債資金使用的問題,關系到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果。

2022年地方專項債共發放3.65萬億元,規模不小,與2021年持平??紤]到2021年的專項債發行進度相對較慢,2022年可用的專項債資金遠超3.65萬億元?,F在遇到錢到位、項目跟不上的問題。疫情可能會影響一些項目實施的進度,但不會影響項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佳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