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談科幻:希望我們是對未來有想象的民族

“想象力不一定產生一種真正的‘力量’,但它是一種習慣,一個人不需要‘有力’,但只要愛想就足夠了?!?br />
(本文首發于2022年8月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悠翔

2006年,劉慈欣開始在《科幻世界》上連載長篇小說《三體》的第一部。小說中,外星文明“三體”四處尋找新的生存空間,地球文明岌岌可危。因內心懷有對其他星球文明的尊重,“三體宇宙”1379號監聽員選擇了隱瞞地球信號的存在,并向地球發出“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的警告。

此后十六年里,《三體》系列小說為劉慈欣贏得了堪稱科幻界奧斯卡的“雨果獎”,也在世界范圍內收獲了眾多讀者,成為了中國科幻文學領域最大的IP之一,不斷傳出改編成電影和劇集的消息。

2022年7月18日,一檔名為《不要回答》的科幻漫談類節目在優酷上線,導演賈樟柯作為節目的“未來研究科科長”在八期節目中分別與兩三位嘉賓對談,探討由《三體》引發的關于未來和科幻的種種話題。其中包括星際旅行、人工智能等尖端技術帶來的改變,也包括人類的睡眠、大數據相親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

節目用“不要回答”命名,既因為這句話來自小說《三體》的重要情節,也是希望提示觀眾面對新事物時不要下過于武斷和急切的判斷。在首期節目中,賈樟柯與科幻作家劉慈欣、藝術家徐冰和科學家張雙南一起討論“移民火星”。

這不是電影人賈樟柯第一次關注科幻。他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電影自誕生以來就與科幻密不可分,尤其是關于星際旅行的電影更是伴隨著電影史的發展。近年來,面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危機,不斷有電影創作者用藝術的形式為人們展現未來的種種可能。

賈樟柯的電影以展現和揭示現實聞名,但影迷能從中發現他對科幻元素的興趣,早在2003年的《三峽好人》中就出現過突然飛走的建筑物。對此,賈樟柯認為那些超現實只是對現實的展現,與真正的科幻不可同日而語,但“如果長時間關注現實,很容易成為一個科幻迷”。

2022年7月26日,南方周末記者電話采訪了賈樟柯。

賈樟柯參與《不要回答》的私人原因是對科學技術對人類影響的好奇。 (受訪者供圖/圖)

“《三體》不停地把我拉到現實世界”

南方周末:《不要回答》是一檔和《三體》有關的科幻漫談類節目,你是如何與這檔節目結緣的?

賈樟柯:最初制作方找我參與這個節目的時候只說是一檔綜藝節目,我還以為是唱歌跳舞的那種,就沒太放在心上。后來他們坐下來聊,說節目是由《三體》這個小說延伸出的關于未來和科幻的種種話題,并且討論的不是漫無邊際的幻想,而是與科技發展息息相關的內容。

我對未來科學技術帶來的影響很感興趣,但導演工作平時接觸科學家的機會很少,沒有機會系統性地和人談論前沿科技。這個節目可以幫我們找到國內頂尖的科學家和學者,我就產生了好奇心,抱著學習的態度進入了這個工作。

南方周末:第一次主持這種談話類的節目感覺怎么樣?尤其是大家可能都在期待你談論一些和電影有關系的話題,但這次全部是跨界的對話。

賈樟柯:如果是電影節目我就不會做了,本身每天都在做電影,這已經占據了我太多時間?!恫灰卮稹泛迷诤臀彝耆腔パa的,是我內心感興趣又十分空白的地方。雖然錄制這個節目的工作很繁雜,錄制的壓力也不小,但是求知的快感還是挺令人愉悅的。

我在節目中的作用主要就是穿針引線,引導大家對一個話題進行討論。一開始我也試圖做很多專業方面的儲備,買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木易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