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在漂流
再閉塞遙遠的地方也在時代中被納入奔涌的河道。張俊龍所處的村莊在過去足夠遙遠偏僻,今天這樣的村莊形態不可避免會被改變,無論是原始的信仰還是流動的年輕人。在新一代年輕人或徘徊或堅定的腳步中,村莊也將隨之漂流。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方迎忠 鄭潔
霧里村的晨霧。這里較為完整地保留了怒江民居的建筑風格,古樸自然
“一塊毯子多少錢?”張俊龍問一側正在忙活的媽媽。
“大概一千多元錢,”媽媽手下熟絡編織各色麻繩做成的“絲線”,它們將被用在面前這塊長、寬約一米多的彩色毯子上,經過一周的時間,最終為這個家庭帶來足以支撐一個月開銷的收益。
這樣的毯子名叫“獨龍毯”,張俊龍和弟弟、媽媽都是獨龍族人,爸爸是怒族,奶奶是藏族。
多民族的家庭組合在當地很常見,他們生活在丙中洛鎮的秋那桶村,村莊在云南和西藏交界處,是西藏入云南的第一村。高山環繞著秋那桶,粗糲的石塊遍地皆是,張俊龍騎上摩托車,不到20分鐘就能去到兩省界碑處。
張俊龍今年17歲,正在上高一,渴望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他去過最遠的地方是云南大理,那也是他去過的最大的城市,離老家要一天的車程?!俺鍪∪ノ鞑刂灰雮€小時,”他笑著回憶自己這些年的旅程。
張俊龍(左)和奶奶(中)以及媽媽在秋那桶家中。張俊龍一家是多民族組合。他和弟弟以及媽媽是獨龍族,父親是怒族,奶奶是藏族
張俊龍在家閑來無事,會隨手拉響一種叫玄子的藏族樂器
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交融在這個小小的家庭中,卻沒顯出任何的沖突性,生活能包容一切。平時在老家,一切以當地村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佳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