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牛奶致癌說?不如像對待紅肉那樣對待牛奶

在距今約一萬年前,歐亞西部馴化了奶牛,牛奶就這樣突然來到了人類食譜中。當時的西歐亞人喝奶之后也會肚脹腹瀉,在無數次大饑荒篩選淘汰后,西歐亞人才變得能終身消化乳糖。而東亞則馴化了雞,通過雞蛋來補充蛋白質。牛奶過去一直都不是東亞人餐桌上的常見食物,東亞也就一直沒有篩選出這種基因突變。因此東亞傳統上認為鮮奶性寒,傷腸胃引起腹瀉,其實根源就在于乳糖不耐。

責任編輯:陳斌

“每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這是一個誕生至今已近20年的口號。過去20年里,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國人奶制品攝入量早已翻了不知多少倍,不過仍未達到官方推薦標準。今年4月底,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發布:其中居民每日飲奶推薦量,從2016年版的300g修訂為300-500g。

對于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奶制品攝入不足已經和價格關系不大,更多是因為飲食習慣。然而正當各方積極解讀膳食指南,繼續宣傳改變飲食多喝奶之時。今年年中,一篇“喝奶與癌癥風險”的論文,又引發了大眾對牛奶的擔憂和疑惑。

牛奶可能與癌癥相關,這在國外也早有研究。導致過去20年里,法國牛奶銷量持續下滑,由此還產生了反對喝奶的理論:在所有哺乳動物中,人類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有晴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