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治理如何在建行“變現”
我們不能武斷地說,企業經營業績的上升得益于開展社會責任治理。但是,建行的實踐向我們清晰地證明了,履行社會責任能夠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更多可能。
無論是出于主動擔當的自覺,還是被動回應的壓力,履行社會責任都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的必修課。然而,除了開展具體的社會責任項目外,如何將社會責任理念真正融入組織決策和運營,切實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仍然是多數企業面臨的困惑。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四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上,中國建設銀行獲得了多項榮譽。年會發布的榜單顯示,在2021年度銀行業社會責任調研評價中,建行以82.86分位居榜首,這是建行連續第三年居于行業首位。綜合表現突出之外,建行還獲得了“年度責任治理”單項獎。
無獨有偶,在明晟(MSCI)2021年度ESG評級中,建行繼續保持了A類評級,且環境、社會和治理三個維度的評分都有所提升。MSCI評級報告顯示,與全球銀行同業相比,建行在人力資本發展、金融服務可得性、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評分處于行業領先。
接受國際國內不同評價體系的評測評級,而且都取得較好成績,這顯示了外界對建行踐行新金融理念和責任治理成效的一致認可。
為什么是建行?將社會責任理念融入企業發展,建行做對了什么?帶著這樣的思考和疑問,我們閱讀了建行最新發布的2021年社會責任報告,試圖在其中尋找解答這些問題的線索。
到決策層去
企業社會責任要取得實效、長效,離不開決策層的重視和支持。這意味著,推動社會責任理念落地,需要企業領導者重視,并將其納入組織決策體系。因此,社會責任國際標準ISO 26000將組織治理作為七大核心主題之一,倡導企業既要提升組織治理水平,又要以此為其他社會責任主題的實施提供支撐。
建行社會責任報告顯示,早在2011年,經董事會審議,建行就制定和發布了社會責任戰略,為全行社會責任實踐提供了遵循。2014年,建設銀行將董事會“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更名為“社會責任與關聯交易委員會”(2020年更名為“社會責任、關聯交易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將社會責任工作納入組織決策,督導和完善社會責任治理架構。2021年,順應國際社會責任發展趨勢和國內政策要求,立足企業發展新階段,建行修訂和完善了委員會工作細則,將ESG相關職責納入其中,進一步加強對社會責任工作的全面指導。同時,2021年建行還成立了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推進委員會,也為建行推進社會責任治理提供了管理保障。
完善治理架構,更需發揮實效。2021年,建行董事會社會責任、關聯交易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召開了9次會議,對建行ESG推進工作、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鄉村振興、住房租賃、公益捐贈等核心議題進行了審議。ESG推進委員會也致力于將ESG理念融入經營管理流程。決策層的參與提升了社會責任工作在企業發展中的位置,對社會責任與企業業務的融合形成了有力的推動。
正確的責任價值導向,奠定了企業全面履責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建行在文化建設中,確定將“為社會承擔全面的企業公民責任”作為重要使命?!胺沾蠖鄶等硕粌H是少數人”的新金融愿景,也展現出建行“服務大眾安居樂業、建設現代美好生活”的責任擔當。
建行武漢生產園區:倡導低碳運營 踐行綠色發展
針對重點社會責任議題,建行制定了相應的規劃和制度。過去一年,建行不僅制定了“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近幾年還先后發布了普惠金融戰略、金融科技戰略、綠色金融戰略等發展規劃,規劃了未來三至五年,各項戰略的實施計劃和目標。為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2021年建行成立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
融入決策、建章立制,這為建行社會責任工作的具體落實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和制度支持。在董事會和管理層相關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建行總行各部門、各分支機構負責推動社會責任戰略落地并融入經營管理,保證了全行履行社會責任工作的有序推進。
重塑1.4萬個機構
企業的發展源于社會,更要服務回饋社會。對于大型集團企業尤其是網點眾多的銀行來說,如何調動不同層級的分支機構落實總部的社會責任規劃、在業務一線開展社會責任實踐是一大難題。
銀行服務網點直接面對金融用戶和社會公眾,是外部相關方感知銀行社會責任工作最直接的窗口。建行擁有超過1.4萬個分支機構。如何讓總部的社會責任規劃得到有效落實,讓新金融理念在數以萬計的網點扎根、綻放,這是建行面臨的挑戰。
通過分析建行的社會責任報告信息和履責實踐,我們看到,基于意識提升的社會責任知識培訓和立足創造社會價值的業務創新,成為建行應對這一挑戰的兩個重要抓手。
一方面,建行面向全行員工持續開展社會責任培訓,傳導建行社會責任戰略,提升全員社會責任意識,推動全面履行社會責任成為全行新金融實踐的價值追求。建行社會責任報告顯示,2021年,建行開展社會責任和ESG相關培訓2167期,覆蓋行內員工超過91萬人次。
為促進分支機構加深對社會責任與金融業務之間關系的認知,培育踐行社會責任理念的組織文化,建行定期開展面向所有分支機構的社會責任實踐案例征集評選活動。該活動已經連續開展兩屆,全行各級機構積極參與其中,有200個社會責任優秀案例受到表彰。
另一方面,建行從新金融“跳出金融做金融,將解決社會痛點難點作為金融工作目標”的方法論出發,在各個營業網點開展業務創新和社會創新,推動金融服務理念的轉變,擴展金融服務機構的功能,以期創造更大社會價值。
現在已經成為業內社會責任品牌的“勞動者港灣”,就是建行社會創新的典型代表。以營業網點為載體,同時又超越網點的功能限制,將營業網點的功能從金融服務延伸到社會服務,不僅為金融客戶服務,也為快遞小哥、環衛工人提供便民服務。建行社會責任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建行向全社會開放勞動者港灣1.4萬個,并持續與工會、殘聯、慈善組織等機構合作共建,不斷豐富勞動者港灣的適老、扶貧、教育、司法救助、無障礙服務等社會功能。
環衛工人在勞動者港灣休息充電
理念轉變,創新空間也隨之開闊。遍布廣大農村的“裕農通”服務點既是金融服務的窗口,還成為服務鄉村治理的助手。建行廣東中山翠亨新區支行成為全國首個銀行業零碳網點,踐行低碳運營。建行多個分行開展手語學習,更好滿足聽障群體的金融服務需求。
探索不止于此。為了更好賦能社會治理,建行將營業網點打造成了“百姓身邊的政務大廳”,超過1.4萬個網點可以為公眾提供政務服務,可以辦理、預約、查詢政府服務事項超過6000個。
建行廣東中山翠亨新區支行零碳網點碳中和證書頒發
隨著社會責任理念的不斷深入,各分支機構開展業務創新的觸點越來越多。原本讓人頗有距離感的金融服務空間,現在成了建行開展社會創新、參與社會治理的園地。
打破圍墻
開展利益相關方溝通是社會責任治理的重要內容,是提高組織可信度、構建信任的重要方法。由于人們對金融業普遍存在“高大上”的刻板印象,致使銀行機構與外界之間存在一堵無形的墻,這也阻礙了銀行與公眾之間的溝通交流。
建行一方面強化新金融“人民至上、金融向善”的價值追求,倡導金融服務根植大眾、服務大眾,另一方面積極開展信息披露,加強與利益相關方的溝通。
作為上市公司,建行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要求,每年發布財務報告,向投資人匯報公司經營情況。在財報之外,建行以綜合報告、專項報告的形式主動發布非財務信息,讓投資者和更多相關方了解建行在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的綜合表現。
建行連續16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向利益相關方披露企業履責信息,溝通履責進展。為確保信息披露質量,建行邀請第三方對社會責任報告進行審驗。
2022年7月,建行發布首份《環境信息披露報告》,報告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以及參考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披露建議框架編制,系統披露了建行開展綠色金融、支持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的行動和成效。這也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發布的首份環境信息披露報告。
多主題、高質量的報告成為建行與利益相關方溝通的重要載體。
續寫新增長故事
在全球經濟發展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以社會責任治理提升企業經營發展的質量和應對風險的能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無疑是企業完成第二曲線跨越的重要內容和方法。
建行董事長田國立在社會責任報告致辭中指出,“全面履行社會責任是新金融必然的內在要求。我們站在社會價值的全局考慮,堅持以金融工作者的專注和社會工作者的責任,注重在解決社會難點問題、服務經濟民生發展中體現新金融的價值?!?/p>
河南汛情期間,建行義工積極搶險救災,守衛人民群眾安全
建行的責任治理實踐,不但為新時期銀行業金融機構履行社會責任探索了一條新路徑,也推動了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8月3日,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正式發布,建行排名第24位。與去年相比,建行排名上升了1位。如果將時間拉長,我們看到,從2018年至今,建行在世界500強中的排名連續五年實現了穩步上升。這與建行提出新金融理念、全面踐行新金融使命的時間不謀而合。
我們不能武斷地說,企業經營業績的上升得益于開展社會責任治理。但是,建行的實踐向我們清晰地證明了,社會責任能夠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更多可能。
建行的實踐探索仍在繼續。無論是滿足利益相關方的期望,還是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求,企業社會責任治理都處在動態變化之中,責任治理能力和成效都有不斷提升的空間。
2021年12月,我國新修訂的公司法草案增加規定,公司從事經營活動,應當在遵守法律法規規定義務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公司職工、消費者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社會公共利益,承擔社會責任。2022年3月,國務院國資委成立社會責任局,旨在更好推動中央企業成為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率。
面對日益完善的社會責任頂層設計和政策要求,我們期望看到更多企業切實有效履行社會責任,探索出以社會責任治理為驅動的組織增長新模式。
網絡編輯:伊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