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七年免費志愿咨詢,他說“想影響人的行為很難”

部分名校為了提升分數線,會將優勢專業與劣勢專業的填報代碼拆分。

與教育領域的其他投入相比,比如招聘和培養優秀教師,有效的信息干預可能會以低得多的成本實現相似的效果。

哪怕強調了30遍不想去的專業一定不要報,但每次出錄取結果后,總有考生跑來問,錄到不想去的專業怎么辦?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21年6月28日,重慶市永川北山中學高三畢業生在學校微機室填報高考志愿。 (視覺中國/圖)

相關報道詳見《志愿之苦:數字鴻溝、父母意志、博弈風險如何決定考生的命運?》

2022年高考季告一段落。葉曉陽已經連續七年為各地考生提供高考志愿填報公益輔導。

葉曉陽是布朗大學教育經濟學博士后。2016年在密歇根大學念博士時,他隨碩士導師、北大教育學院副教授丁延慶一起,在寧夏開展了一場大規模的教育扶貧實驗。這個項目后來被命名為“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The Bright Future of China)。他們希望通過信息干預,幫助貧困地區的學生填報高考志愿,減少高分低錄現象。

2022年,葉曉陽通過公眾號發布了高考志愿系列講座,并組建了答疑群。講座設計上,葉曉陽確立了兩個主題,一個是信息與偏好,另一個是策略。前者包括如何選擇學校和專業,后者是關于錄取概率和模擬填報。為了更精準地幫助考生,他還設計了一個報名問卷,填寫完成后,才能獲取講座信息。

七年過去,現在的葉曉陽對高考志愿填報制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他看來,一個最理想的填報制度,在于放開限制,讓考生可以依據個性化的偏好從高到低排序到無限,而非被迫采用其他的策略和方法,造成“偏好的扭曲”。

2022年7月29日,葉曉陽跟南方周末記者談了談七年下來,他對高考招生錄取的了解。在葉曉陽看來,近年隨新高考改革而逐步實施的院校-專業平行志愿填報模式,大大緩解了考生分數和錄取結果的不匹配,應該得到更廣泛應用。

讓學生學習思考自己的偏好

南方周末:比起往年,2022年的志愿填報難度有無增加?是否有意外情況出現?

葉曉陽:今年還是很難,不確定的情況不少。首先,老高考和新高考中的院校-專業組模式(區別于院校-專業模式)志愿填報,對考生的相關知識和策略的要求都很高,滑檔、退檔、專業調劑的風險依然存在。其次,目前各地實行新高考改革的時間不長,考生缺少往年信息對照。新高考首年是最難的,可能出現更多高分低錄或低分高錄;次年第二難,因為大家參考的是前一年相對比較混亂的錄取結果。

此外我觀察到,一些省份的考生人數或分布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重慶今年選歷史的人數變少了,而選物理的比較多,這使得兩年的相同位次不可比;反過來,有的省份本科擴招,相同位次可能“更值錢”了。諸多因素同時發生變化,不確定性和復雜性都增加了。

今年比較受關注的是個別高校在一些省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