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百果園”充滿希望,我卻憂心忡忡丨回鄉偶書
也許,同輩中不乏“母親”一樣的辛勤勞動者,不過更多的是“城市打工族”,長此以往,“農村無人”令人擔憂。其實,鄉村中的下一輩教育問題,從長遠來看亟待解決,否則后患無窮,鄉村振興更是一紙空文。
責任編輯:溫翠玲
7月中旬,期末考試等事情結束三五天,我就乘坐客車回到30公里外的老家,準備待幾天。孰料,一天之后,我又被迫“返城”,臨別時對母親說:“過幾天再回來,弟可能要下個月才回來?!笨吹侥赣H失望的眼神,我還是得踏上行程,不過心中暗自決定早日再回。
28日上午,我背上行囊,帶上電腦,終于再回故鄉。母親照例是到街口接我回家。吃過午飯之后,稍作休息,我便迫不及待地到房前屋后看看:三伏天的夏季,蒸鍋一般的四川盆地,太陽不是一般的火辣,讓人不敢在陽光下體驗“足蒸暑土氣”,恁是這般,我也沒有放棄給母親的“百果園”拍照,留作紀念。
母親的“百果園”位于房前屋后的邊角土地和菜園土埂之上,從來沒有享受到果園的待遇,卻總是充滿希望。一年四季,或是“百花齊放”,蜂蝶縈繞,好不熱鬧,或是“百果滿枝”,垂涎欲滴,令人惦記。
今天“百果園”里的主角當屬梨和柿。
我家的梨樹大多位于屋后的土埂上,“一”字排列,數量在十余株,樹徑多在10厘米以上,品種分為青皮和褐色。今年的梨比較多,加上母親放養式管理,所以個兒稍小,顏值偏低。即使是個兒偏大、果實白嫩的青皮梨,也失去往年雄風,被迫犧牲“塊頭”,保證數量。
和梨樹遙相呼應的是一棵掛滿青果的脆柿子樹。它位于土埂數米開外的一角,獨自在此頑強生長十多年,顯得孤寂而冷清。是的,它緊挨著竹林,毗鄰兩座墳墓,所以平時很少涉足。另外,在一定時期內,它是我家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