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津濤評《陶庵回想錄》:一個文化漢奸的“奮斗”與心路
《陶庵回想錄》為后人留下了大量有關民國文人交往、淪陷區文化狀況的第一手史料。
責任編輯:劉小磊
陶亢德和他的《陶庵回想錄》(中華書局,2022)
文化漢奸陶亢德出獄了!1947年9月,《申報》《大公報》《時事新報》等很多報刊都以豆腐塊大小的篇幅,登出了這樣一條消息?!渡陥蟆氛f陶亢德是偽《中華日報》主筆,“原判一年零三月,因已羈押達一年零十一個月,陶具狀高院請求開釋”,經最高法院核實后,準予釋放。
抗戰期間的“附逆文人”,最有名的當屬周作人,其他張資平、錢稻孫等,也多少為人所知??墒?,說起陶亢德這個名字,即便是熟悉抗戰史、文學史的人,可能也沒什么印象。
這不奇怪,因為陶亢德不是作家、不是學者,名下沒有大部頭的作品;同時,他在汪偽政府里也沒掛個一官半職,很少被歷史書提及。陶亢德寫過小說、隨筆,翻譯過科普讀物,但人生主要事業是編刊物,是名副其實的“編輯家”。他本人名氣不大,可參與的刊物(《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策劃的小說(《駱駝祥子》《一個女兵的自傳》)等,則是大名鼎鼎。
陶亢德生前留有一部回憶錄手稿,其女兒陶潔引用其中部分內容,寫成《魯迅與我父親陶亢德》等文,發表于《南方周末》,引發關注。后來經陶亢德兒女與青年學者宋希於等人努力,促成《陶庵回想錄》(中華書局,2022)出版問世,為后人留下大量有關民國文人交往、淪陷區文化狀況的第一手史料。
鄒韜奮、林語堂、魯迅都沒那么完美
陶亢德生于1908年,浙江紹興人,早年在蘇州學徒,后來到沈陽投親。他沒受過什么正規教育,但靠著自學,逐漸掌握了寫作和編輯兩項技能,并通曉好幾門外語。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陶亢德隨家人南下歸鄉,路過上海時,壯著膽子求見了《生活》周刊主編鄒韜奮。因為陶亢德曾在《生活》發表過幾篇文章,鄒韜奮同意把他留在社中,負責回復讀者來信。在陶亢德眼中,鄒韜奮相貌英俊,“有些風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