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才到隱者:白居易的命運變奏
正是從少年得志到中年落魄的巨大落差,讓他在潯陽江頭的琵琶女身上看到了自己,“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薄昂鰤羯倌晔隆钡?,是琵琶女,也是白樂天。
責任編輯:劉悠翔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寫琵琶女有明顯的中年自況意味。圖為明代畫家唐寅(傳)《潯陽八景圖》中對白居易《琵琶行》場景的演繹?,F藏于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眾多唐代詩人中,杜甫、李白頭兩把交椅的地位世所公認。中唐的兩大詩人韓愈和白居易,正是李杜經典化的重要鼓吹者。韓愈有著名的詩句“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白居易寫過一首《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后》:“暮年逋客恨,浮世謫仙悲。吟詠留千古,聲名動四夷?!鼻逍驴∫莸睦畎咨钍茏x者歡迎,他寫出了盛唐氣象,創造了中國文學史上最醒目的天才形象。學界和后世習詩者,則尊杜甫為宗。BBC在2020年推出紀錄片,名為《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反映了西方對中國古典詩歌的認知。
那么,誰是唐代第三大詩人?
據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宏林梳理,中晚唐時期、明清時期和現代學術體系建立之后,白居易都是“李杜之下第三人”的重要候選人。在《莫礪鋒講唐詩課》里,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莫礪鋒說:“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在我看來,這基本就是唐代詩人的第一方陣?!彼麑⒗畎?、杜甫、白居易按齒序放在同一章講解,白居易躋身唐代三大詩人之列。
不論白居易是否排第三,他在中國歷代及海外聲名之盛,都是不爭的事實。
白居易的詩學和人生充滿了矛盾。在他的自述里,“兼濟”與“獨善”,“諷諭”與“閑適”“感傷”,作為一組對應的概念,指出了不同的人生進路和文學向度。后世圍繞白居易的爭議,引出一系列經典的文學之問:崇尚通俗淺近,還是技藝精深?寫出“人所共欲言”,還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追求性情,還是玄奧?以流行為風尚,還是以小眾為驕傲?為人生而藝術,抑或為藝術而藝術?
白居易75年的生命,清晰地展現出從天才少年到閑適隱者的人物弧光。
勤奮的天才
白居易天資過人,六七個月大時,乳母抱著他,在有字的屏風上教他認“之”“無”兩個字。他還不會說話,就已記住,數十上百次考他,從不出錯。白居易此后自信與文字有緣。五六歲學作詩,九歲識聲韻,十六歲寫出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末五代文集《唐摭言》卷七記載了白居易少年時去長安“行卷”的故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