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獨行月球》導演: “故事本身特別煽情,我故意做了消解”

“你無法想象一個人被遺落在月球上,還以為自己是全世界最后一個人類,最后又意外成為一個鼓舞全人類的英雄?!?br />
(本文首發于2022年8月11日《南方周末》)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李慕琰

《獨行月球》講述了其他人撤離后,修理工獨孤月和一只袋鼠被遺落在了月球上,他決定實現驚人的返回地球計劃。 (受訪者供圖/圖)

2018年,導演張吃魚看到一部名為《獨行月球》的漫畫,被其中獨自生活在月球孤獨的男主人公打動,產生了改編成電影的愿望。如何讓原著故事既保持漫畫的精髓,又符合電影創作的規律,成為了張吃魚面前的難題,他帶著三個編劇推翻一個又一個可能性,讓電影的面貌一點點浮現。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出品公司開心麻花遭遇了經營危機,張吃魚頂著壓力進入了漫長的拍攝和制作。經過四年多的努力,電影《獨行月球》最終在2022年7月29日正式上映。

作為國內罕見的科幻喜劇片,《獨行月球》上映首日以21.2萬場次的放映數打破了內地影史國產片單日總場次紀錄,首日票房突破2.39億元人民幣,成為疫情之后暑期檔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也被電影行業視為“救市之作”。

票房背后是不可忽視的巨大投入。劇組使用了15個攝影棚,累計4.1萬平方米,整個場景的建設花了半年多,為了實景還原月盾基地,他們將200噸的砂石鋪滿了6000平方米的攝影棚,用來模擬月球表面的粉塵。片中超過九成的內容涉及視效制作,有時候一個鏡頭就要花費技術人員一整年的時間。

其中,電影的“男二號”是一只金剛袋鼠,這是目前國內制作的難度最高的數字生物形象,它身上的毛發有足足五千萬根,每一根都需要用電腦技術進行渲染。電影里不被注意的一秒鐘鏡頭,可能需要27天的時間進行后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大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