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資修路、分遺產與企業咨詢: 置身事外還是置身事內?
關系親近的人發生利益糾紛時,外來者需要克制以疏間親的沖動,有時置身事外更好。人們最需要的可能不是一個合理方案,而是讓那個合理方案演化出來的環境和路徑
(本文首發于2022年8月1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十年前,政府將水泥路修到村口,離老家院子只有五百米。按說政府貼錢修路,對村民是好事,但還是遇到了障礙:一是錢,二是地。
因為地形復雜,這段路成本大約10萬元,政府需要向村民籌資3萬元,怎么分攤呢?
平攤最簡單,但是不合理:有幾家房子離村口近,不太需要新修路。
那按房子到村口的距離分攤?也不合理。有人說,那幾家房子離村口近的,土地、老人墳墓可在山里。
還有人說,水泥路是給車走的,應該有車的人分攤??捎熊嚨娜苏f,等路修好了,現在沒有車的人家也會買車。
另外,有幾家確實比較困難,沒能力出錢,問能不能出力。
錢不好籌,地不好征:小路是彎的,水泥路需要拓寬、取直,這就需要新占土地。按照什么標準補償呢?有的是旱地,有的是水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may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