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教育豈止提升審美:促進兒童大腦發育、鍛煉性格、習得社交
有經驗的老師,往往在作品點評時,會鼓勵孩子們對大家的畫作相互發表意見。這不但能鍛煉孩子的鑒賞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而且使他們從小就經常聽到不同見解,習慣于批評與自我批評,有利于心理健康,再長大些就“輸得起”,更開朗、更頑強,這對人格健全和人生發展非常重要。
責任編輯:陳斌
美術教學,在大家印象中屬于“副科”,除少數希望孩子以后考美術專業的家長之外,多數家長不太重視,甚至認為:自己孩子當不了畫家,沒必要浪費時間學美術、擠壓“主科”學習。而支持孩子學美術的家長,多數把美術學習當成技能培訓。
而事實上,美術作為教育,不僅是繪畫的技能,更是對少年兒童全面健康成長有多方面益處。
首先,對少年兒童的大腦成長有益。人的右腦負責圖形、顏色等功能,周邊有負責韻律、情緒、直覺、想象、創造等功能的腦區。繪畫與音樂在節奏、韻律、情緒等方面,有高度關聯性,是在兒童時期對“右腦思維”進行鍛煉的不二手段。
繪畫是孩子們觀察客觀世界最直接的活動,畢竟人的信息輸入與獲取90%以上靠視覺。在專業老師指導下,學習不同觀察方法,有目地的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知了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