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月球》:“中間人也能當英雄”
把故事從腦海中的思緒慢慢變成文字,變成畫面,最后落實到大銀幕上,“每一步都是痛并快樂著”。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楊靜茹
《獨行月球》導演張吃魚圖/受訪者提供
簡單來說,暑期檔新片《獨行月球》講的是沈騰扮演的維修工獨孤月被撤退的探月大部隊落在了月球上的故事——與他一同被遺落的,還有一只科研金剛鼠。陰差陽錯之下,在生活中一直存在感不高的獨孤月最后成為了拯救地球和全人類的英雄。這也是原著同名漫畫打動導演張吃魚的地方。在他看來,這樣的設定“必然有喜劇的東西產生”。
2018年2月,張吃魚跟編劇團隊開始做劇本,經過將近兩年時間,完成劇本和分場,2020年1月才籌備拍攝。因為故事發生在月球上,電影本身有著占比很重的科幻元素,在張吃魚的印象中,美術部門和特效部門的概念設計圖大約有2000張左右。
張吃魚自己也大量學習了科幻相關的知識,他笑說,這就跟采風一樣,只是沒辦法去月球,只能通過各種書籍和影像資料了解。寫劇本過程中,團隊請了科幻顧問,劇本完稿,還請了科學顧問。張吃魚說:“相關的專家幫我們斧正了一些他們覺得可能有問題的地方?!?/p>
這是導演張吃魚獨立執導的第一部科幻喜劇電影,目前領跑暑期檔?!丢毿性虑颉烽_拍之初正值新冠暴發,張吃魚沒有想過這場疫情會持續那么久,覺得“可能大家堅持一下就挺過去了”。這期間,太多的影視項目夭折,行業受到重大沖擊,依賴線下的開心麻花話劇業務也一度受到重創,好在這家公司始終支持張吃魚去做這件事,也因為這部電影特定的拍攝方法,使得它沒有因為疫情而耽誤進度。
楊江是中國電影家協會成員、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TheAcademyofMotionPictureArtsandSciences)奧斯卡評委會成員、美國電影音效剪輯師工會(M.P.S.E.)成員,此次在《獨行月球》中擔任聲音指導。談起這次合作他說:“導演非常尊重主創的意見,這就促成了每一個部門都會發揮各自領域最大的優勢,來完成導演的創作意圖?!边@部片子95%以上的鏡頭涉及特效,如此龐大的特效量給后期制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且隨時可能需要調整。針對這種情況,楊江率領的聲音團隊專門做了一個科學有效的制作計劃——能夠不停地隨著畫面的修改來調整聲音,同時還能夠在最有限的時間里達到一個高質量的標準?!俺贼~很尊重科學的工作流程,也愿意和我們一起探索,一起嘗試創新?!?/p>
沈騰與馬麗在拍攝現場交流
尊重流程,也是幾乎是新人導演的張吃魚在面對這樣一部題材的電影時沒有手忙腳亂的重要原因:什么時候拍攝、出動態預覽、根據動態預覽規劃拍攝分鏡等等,全都有流程可依,甚至特效制作都有著明確的章程。因為團隊里都是經驗豐富的人,張吃魚在拍攝制作過程中的壓力反而要小于開拍前。臨近開機那段時間,是他焦慮的巔峰。
如果問他拍攝電影的過程中被哪種情緒占據最多,張吃魚覺得最敏銳感受到的還是創作的痛苦。熬過來以后他又享受這件事本身。把故事從腦海中的思緒慢慢變成文字,變成畫面,最后落實到大銀幕上,“每一步都是痛并快樂著?!焙献鬟^程中,楊江覺得張吃魚性格上是謙虛理性的,創作上是追求創新的。很多工作上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