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拋起的飛盤,他們的城市接得住嗎?
責任編輯:戴春晨
露營季過后,城市綠地上的帳篷還沒有收起,飛盤便出現在戶外運動空間。從公園綠地到足球場上,我們總能見到“盤不落地”的火爆場面。拋接之中,飛盤成為一種線上線下同步爆火的運動。
在線上,飛盤運動正向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發起“進攻”,小紅書發布的《2022十大生活趨勢》顯示,過去一年,飛盤相關內容的發布量同比增長了6倍。除了飛盤基礎教學視頻,大家還熱衷于分享穿搭、曬出美照。在線下,飛盤比賽對平整、寬敞、柔軟的專業場地需求急速擴大,足球場成為飛盤運動的?,F身地,足球愛好者甚至發出“城市本就不多的足球場正在被侵占”的呼喊。
低門檻、強社交的飛盤局與需要專業場地的極限飛盤同時出現。當我們談論飛盤時,到底談的是什么?飛盤運動的風靡背后,吸引我們的究竟是什么?
乘風而起的飛盤運動
20世紀80年代,飛盤作為競技運動傳入中國。2001年,飛盤作為正式比賽項目加入世界運動會(WorldGames),北京、上海等城市開始有了飛盤俱樂部活動,天津體育學院、大連理工等學校也興起飛盤社團活動。渤海地帶、長三角和珠三角逐漸成為飛盤的起源地和聚集地。
據盤圈圈統計,截至2022年5月,篩去信息不全的運動組織和以健康快樂為旗號、主營業務雜糅的運動社群,我國共有飛盤俱樂部(社群)206個,高校飛盤隊157支。
在飛盤隊伍數量上,北、上、廣、深依然領跑。上海擁有21支校園隊伍,34個社會俱樂部,均為第一。其社會俱樂部的社群規模從700到5000人不等,場地人均費用100元左右。
從整體趨勢來看,南方的飛盤隊伍星羅棋布,而北方則以北京為中心,呈零散發展狀態。根據飛盤俱樂部平臺“盤盤圈”的分析,典型俱樂部能帶動運動的整體發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木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