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讀《貓城記》有感|初中組三等獎

作者:劉子軒 學校:杭州外國語學校

南方周末第二屆“閱讀新火種”中學生讀后感征文活動

獎項:初中組三等獎

作者:劉子軒

學校:杭州外國語學校

指導老師:黃越歐

“我似乎能摸到四圍的厚重,熱,密,沉悶的灰氣。也不是有塵土,遠處的東西看得很清楚,決不像有風沙。陽光好像在這灰中折減了,而后散勻,所以處處是灰的,處處還有亮,一種銀灰的宇宙……”老舍這樣描寫他筆下的貓國,他對火星上這個國家景色的描繪中最多地出現一個顏色:灰?!敦埑怯洝返闹魃{是灰色的,書里著力地展現這一點。從灰撲撲的貓國到灰撲撲的迷葉再到灰撲撲的貓人,總是逃不過一種暗沉的色調,看上去臟兮兮的,讀起來很陰沉。這是一種很有趣的顏色。自然,它不該是鮮明的,因為這個文明是瀕臨絕境的;但它也并非完全黑暗,因為其中還有大鷹與小蝎這樣子的清醒者,所以它該是灰的。這可能是黎明到來前天將破曉的顏色,也可以是夜幕降臨前回光返照的顏色。它是十分暖昧的。

在這個灰色的世界里,我們就可以看見一個舊中國。

老舍當然沒有點明道姓地寫出他在諷刺當時的社會。他使用了一個旁觀者,一個外星人的角色,以半獨立的視角來審視這個世界。他創造了一個陌生化,荒誕化的異國他鄉,這與《河童》、《格列佛游記》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在這樣的世界里,作者就可以毫不留情同時又充滿個人情感地去表達他想說的、抨擊他想抨擊的、反映他想反映的一切?!逗油分械牟∪恕拔?span>”是追著河童誤入河童國,格列佛多半是在大海上航行,誤打誤撞發現了未曾探索過的大陸,《貓城記》中的也是由于飛機失事落在了火星,以此為線索,揭開故事的序幕。前者一個寫的是日本,一個諷刺的是英園,《貓城記》的藍本自然是舊中國。但在我看來,《貓城記》中的諷刺要比其他兩本小說辛辣、露骨得多,字里行間充斥著作者寫作時的情感,充斥著悲哀與激憤。

那時的中國,是一個灰色的中國。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中國卻仍在內戰。軍閥混戰則剛平息,社會矛盾尖銳,新思想涌入混亂發展。內憂外患之下的中國風雨飄搖,而前路難以預料。封建王朝滅亡不久,封建思想卻未徹底消亡。用一個詞語概括就是:混亂?!敦埑怯洝分形覀兛梢钥吹交靵y,但更突出的卻是麻木與絕望,以及腐朽、愚昧,這些才是最可怕的。貓國中的每一名貓人都是這樣的個體,他們以迷葉,這種被奉為國食的毒品為生,渾渾噩噩地生活著。就算是進步思想傳入這片土地,也只會被同化,改革只是浮于表面而己。他們不會思考、不會學習、不會團結,他們一生的目的只有活下去,性格中只有自私。即便被奴役,卻還是選擇接受;有了知識,也仍舊是單純的復制粘貼。這樣的種族是不難預料到他們的滅亡的,從他們的滅亡中也不難讀出作者的悲觀。

老舍當時內心對社會的看法,恐怕也充滿了灰色吧。

這個無名無姓的角色里,是有一部分作者本身的投影的。他并不是一個完全的旁觀者。他的內心充斥著對貓人的厭惡,可他也的確被貓國同化了。文中的吃迷葉,也曾自述思考方式越來越像貓人。在文章中可以處處讀到“我的大段獨白,有時情感強烈到令人感到突兀,例如第二章敘述者被貓人抓捕的時候。我的精神正如肉體,同樣的受不了這種軟,緊,熱,討厭的攥握!敘述者這樣在內心吶喊道。這些或許就是老舍借“我之口說出的話吧,也同樣是他內心的獨白。從頭到尾是對這個腐朽的國家抱有期望的,可在老舍筆下它卻被徹底地滅亡了。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矛盾的態度——一面希望國家可以被拯救,一面卻認為它已經無可救藥了。在辛辣的語句下,我們讀出的是老舍的悲哀,他的悲哀與絕望?;蛟S正因如此,在矮人的進攻下貓國全盤滅亡了。貓國的灰色,也就成為了天黑前的灰色,于是黑暗降臨了。

也許應該慶幸歷史上的事實沒有這么悲哀吧。在我的私心里,我始終期望這抹灰之后迎來的應當是黎明與破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