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很短,活在自己的眼里——讀《被討厭的勇氣》有感|高中組三等獎
作者:袁靖茹 學校:郁南縣西江中學
南方周末第二屆“閱讀新火種”中學生讀后感征文活動
獎項:高中組 三等獎
作者:袁靖茹
學校:郁南縣西江中學
指導老師:楊健
我承認我生的并不好看,特別是一口齙牙令人不敢恭維,以至于在愛美之心萌發的初中階段,我時常因為害怕被他人嘲笑而選擇抿起嘴巴,抑制大笑。后來,我發現生活中其實沒有那么多觀眾,自己舒心才最重要。
我想生活中應該有許多人同以前的我一樣,害怕別人的異樣的目光,如提線木偶一般被他人牽制了行動,左右了生活,每天活得小心翼翼。針對這類現象,《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給出了解決方案。
《被討厭的勇氣》出自日本作家之手,以哲人與青年對話的形式,深入淺出地為我們剖析了阿德勒心理學的精髓,回答了人們無法獲得自由與幸福的一系列問題。
我認為被討厭的勇氣,就是不懼怕他人的眼光,能夠活出真我。而在此之前我們必將經歷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喜愛自我的過程。
認識自我,本是人生一大難題,亦是人生第一大奧義。
有人說:“不了解自己的人是可悲的?!钡杀哪^于從別人的口中認識你自己。正如陳文茜所說:“小心檢視,你的成功是否只是以害怕被他人討厭而換來的,若是如此,那你的成功不幸只代表你為他人活了一輩子?!边^分在意別人的評價本身就是一種沒有全面認識自己、缺乏被討厭的勇氣的表現,正因如此,人們才會選擇了委曲求全的生活方式,扼殺了自由。因此,對自己有清楚的認識,我們才不至于在別人的評價中失去自我。
“做人如飲水,冷暖自知”。褒貶評價,都代表不了你。審視自身,認識內心深處的自己,我們才能從容自如地生活下去。
人們往往只能看到事情的結果,并給予成功的結果以認可,因此我們一味地追求成功,以證明自己的價值。殊不知,我們努力的過程本來就頗具價值,而太多人把意義放在了末尾,忽略了過程的美好。
哲人說:“過于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就會按照別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棄真正的自我,活在別人的人生?!?/p>
我們的存在本來就是一種價值,我們只需要活在自己的眼里。
當你不再需要通過別人的認可來獲得自身的價值感時,你可能就收獲了成長的勇氣。
接納自己,愛自己,活出自己。
在最近火出圈的《夢華錄》里,主角趙盼兒就是自我意識覺醒的一個很好的代表。她出身樂籍,地位低下,脫籍以后,她說出了這樣一番話:“茶如人,人如茶。如果茶湯香凝悠遠,自然能得到賞識之人。既然如此,又何必在它是來自御茶園,來自綠茶園還是出自錢塘山畔呢?”坦蕩豁達,不卑不亢,不僅贏得了競爭對手的尊重,還點醒了思前想后的男主角。而哲人則說:“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倍叨颊f明了一個道理: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努力追求完美。
或胖或瘦,或美或丑,我們終究要學會接納并不完美的自己。如若你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遇事畏畏縮縮,不妨穿上被討厭的勇氣盔甲,嘗試接納自己,喜歡上自己,再好好愛自己。請相信,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光芒。愿你能放下自卑,活出真我。
被討厭的勇氣,并不意味著封閉自身,特立獨行的偏激,而是一種堅持自我的底氣,展現自我的大氣,一種悅納自我的自信。是面對各色評價的淡然處之,不被外界所干擾的平和心境,是能夠關注自身內心感受的成熟心態。更是活出自己的法寶。
成長是一個不斷與自己比拼的過程。我們可以一點一點找到自我,接納自我,提升自我,一步一步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人生很短,請活在自己的眼里;人生亦很長,不要著急否定自己。請記得,你是你自己的。愿你在漫長歲月里,始終有被討厭的勇氣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