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冷“飛入尋常百姓家”有多難?
當前集中供冷項目“大馬拉小車”的情況十分常見——由于項目投資大多屬一次性,前期做需求預測時就會做得“越大越保險”,但運行時園區建設、入住都是循序漸進的,導致供冷系統的效率一般比較低。
置業公司希望在公寓樓進行集中供冷實驗,但物業公司認為單純賣冷量不僅不賺錢,而且還要承擔維修,“搞不好虧錢”,因此否決了這一項目。
“如果業主對舒適性要求高、對價格不敏感、追求生活品質,且收費比較合理,那么住宅建設集中供冷也是可以的?!?br />
(本文首發于2022年8月18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曹海東
舜玉花園小區是濟南較早采用類似集中供冷的居民小區,但仍有不少居民自行安裝空調。
“大量項目自己找上門?!贬槍ψ罱泄├涞幕馃?,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釗頗有幾分意外。他曾參與設計國內多個集中供冷項目,其中就包括2022年夏天爆紅網絡的濟南CBD集中供冷項目。
濟南并不是唯一對集中供冷寄予厚望的城市。從2004年我國首個城市級集中供冷項目——廣州大學城項目運營開始,不到二十年時間里,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至少有20個集中供冷項目處于運營或建設中,遍布北京、上海、廣東、重慶、河南、山東等多個省市。
南方周末記者通過公開資料檢索的8個國內較為大型的集中供冷項目中,根據體量不同,投資最高的達到50億元,投資最低的也超過1億元。
“電價走高是趨勢,各個城市電力緊張,通過集中供冷就能實現晚上儲能。此外,集中供冷還能實現減碳?!蓖踽撊绱朔治鲈絹碓蕉喑鞘羞x擇集中供冷的原因。
更大的背景是,集中供冷得到了政策的支持。2022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明確提到“積極推進南方地區集中供冷、長江流域冷熱聯供”。
不過,在集中供冷項目在多個省市如火如荼展開之際,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從未間斷的爭議。
供冷公司難邁的一道坎
“突然就火了,很多人都來打電話問我集中供冷是怎么一回事?!币晃患泄├漤椖窟\營公司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自己從業十多年,“從沒見過這種景象”。
集中供冷擁有眾多優勢,減少區域內總裝機容量,減少用戶側設備投資、機房面積以及維護成本等。2000年,我國即印發《關于發展熱電聯產的規定》,鼓勵各地區積極發展城市熱水供應和集中供冷。
王釗透露,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國內參與區域能源項目研究、規劃與設計最早也是最多的專業團體之一,至今已有20年之久。參與規劃設計了超億平方米的區域能源項目,其中已實施的建筑面積約3000萬平方米。在國內,集中供冷、區域供冷、區域集中供冷皆指同一件事。
簡單而言,集中供冷是制冷站制備冷水通過管道輸送至用戶末端,然后再經由回水管道回水。1962年,世界第一個冷熱聯供系統在美國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建成并投入運行。當時受技術限制,不論效果還是經濟性,都無法與電壓縮式制冷機相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