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楊老,憶小楊

(本文首發于2022年8月18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邢人儼

作者于1985年初識楊憲益伉儷,合影于北京。

趙蘅所撰的《我的舅舅楊憲益》(中譯出版社出版)圖文并茂,全書以日記的方式,敘述老人生命中最后十年的事跡,看似生活上不起眼不經意的點點滴滴,透過作者樸素而深情的筆觸,一一呈現出玲瓏剔透的面貌??催@本書,就像無意中走進了一個時間隧道,在晨光熹微中漫步向前,逐漸地,光線明亮了,許多記憶里模糊朦朧的角落,都在剎那間變得清晰可見。

說起楊憲益伉儷,我早在1985年就認識了。那年我以香港翻譯學會執委會成員的身份,隨團訪問北京文化界的前輩,認識了許多譯界先驅,包括錢鍾書、楊絳、羅新璋、葉君健、葉水夫、卞之琳等,不清楚為什么,別人都是在會議室中正經八百交流的,偏偏熱情好客的楊憲益卻招呼整團人馬上他家玩兒去了。記得那天剛走進他那位于外文局百萬莊的宿舍不久,楊老就指著長幾上一堆大大小小的美石,叫來客每人各挑一塊。如今看了趙蘅的描述,才知道原來楊老這輩子最愛到處逛,搜羅各種文物飾品,例如到潘家園去揀石頭,買了又喜歡送人,每次有親友小輩等造訪,都會叫他們去書房里拿書挑石頭。那次我挑選的玉石,已經差不多快四十年了,如今還放置在客廳的層架中,安然散發出溫潤閑逸的光澤。

記得認識楊憲益不久,他就告訴大家,千萬別把他當什么老前輩,他可不認,反之,他喜歡我們叫他小楊,因為當年在牛津上學的時候,就已經聽慣了。這小楊可是才智過人,別人上牛津,得在中學里先學希臘文、拉丁文好幾年,他到英國后補習了五個月,就考上這所知名學府了,由于太年輕,學校要他再修讀一年,才可以正式入學。那時候錢鍾書也在牛津,不過比楊憲益年長。小楊在課余參加了“中國學會”,不久還當上了會長,并且在會里認識了出任秘書的英國姑娘戴乃迭,成就了三生石上一段膾炙人口的宿世姻緣。

戴乃迭年輕時非常漂亮,那清麗端莊的容貌,活脫脫就是英格麗·褒曼2.0(兩人只相差四歲,幾乎可以認作孿生姐妹),父親是傳教士,乃迭生于北京協和醫院,七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淑華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