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090205)
或許一兩年之后,你會選擇離開,在政府或商業部門繼續服務社會;或許你會像我一樣留下來,可以保證的是,你必不會在此虛擲青春和汗水。
責任編輯:陳敏 史哲 蔡軍劍
南方周末25歲了
◆回應“希望陶行知老師來教我”(1月15日E29讀者來信)
近來讀報,欣喜地發現中學生來信漸多。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位初一學生的文字。我手寫我心,大贊!我也是從中學開始閱讀南方周末的,也曾筆癢癢有投稿的沖動,卻因畏怯而作罷。如果南周能有更多的中學生讀者,再多給中學生發言的空間,那么肯定會鼓勵更多年輕人走上自主思考的道路。我記得,南方周末創刊于1984年2月11日。不覺間,她快要過25歲的生日了。在此提前道一聲:生日快樂!
(infzm.com網友:windxu)
(謝謝!讀友只言片語的寄語,就是對我們最好的生日祝福?!幷撸?/p>
電視節目,我很不滿意!
◆回應“文化與自信”(1月22日頭版)
陳丹青先生在文中發問:“老百姓天天盯著電視機散發的軟實力與影響力,滿意嗎?開心嗎?自豪嗎?”要我回答,“很不滿意!”
為什么?因為我們的電視節目不能凝聚注意力,難以推動想象力,更無從激發創造力;而只能分散注意力,扼殺想象力,消磨創造力。文化若是太商業化了,就只能炮制文化垃圾。所謂“神州大舞臺”形式,充其量只能制造出超級女聲,而無法培育出超級語聲;追求的是狂歡而非欣歡,“狂歡過后——猶如關閉電視機——我們又回到,也只能回到歷史的此端,與孔夫子或兵馬俑的世界,遠遠隔開?!保ń鞒缛?巖泉 公務員)
這是一種怎樣的“錢”途
◆回應“蒙古長調有錢途”(1月15日D22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