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并非越高越好
通過引入身高相關的基因數據,并嘗試剝離環境因素的干擾,一項多國合作研究揭示了身高與疾病之間的復雜關系。
責任編輯:朱力遠
身高是觀察未成年人成長發育的一個直觀方式,但成年期穩定之后,似乎主要用于求職、相親等活動。在對身高的要求里,通常只設下限,而不設上限。這一慣例其實向人們傳遞出一個明顯的信號:越高越好。但從健康的角度看,可能并非如此。
劍橋大學新發風險因素協作研究中心曾以百萬人的樣本數據分析過與身高相關的疾病風險,發現身高偏高的話,可能與破裂性主動脈瘤、肺動脈栓塞及內分泌和神經系統、胰腺、卵巢、乳腺、前列腺、結腸直腸、血液、肺等多器官癌癥死亡風險升高有關。但研究同時也發現,個子更高的話,一些與心肺相關的慢性疾病死亡風險也會更低,比如冠心病、中風、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此外,胃癌、精神類疾病和一些外部因素導致的死亡風險也會更低。
不過,由于人成長和生活的內外部因素千差萬別,這些流行病學數據中發現的關聯,很容易受到一些環境因素的干擾。比如,就影響長高的因素而言,基因是一個重要的決定性因素,但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營養情況、生病情況、心理壓力以及家庭社會經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