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省管縣”,縣政自治才是治本策

只在省市縣三者的職權關系上做文章,很難取得真正的成效。體制性的突破,是要把縣政自治作為縣政改革的目標

責任編輯:戴志勇

只在省市縣三者的職權關系上做文章,很難取得真正的成效。體制性的突破,是要把縣政自治作為縣政改革的目標

從2月1日中央最新發布的“一號文件”來看,2009年,“省直接管理縣(市)財政體制改革”仍會推進,“省管縣”還是縣政改革的大方向。

然而,“強縣擴權”在加強縣級政府自主權的同時,也增加了權力濫用和公共利益被損害的風險,可能產生嚴重的社會問題。這個“大方向”,有必要再思考。

不要在“市管縣”、“省管縣”中打轉了

許多省市正在進行的“強縣擴權”等改革,主要包括財權和事權,是試圖解決行政體制的層級、規模和權限問題,屬于行政分權。

在財政上實行“省管縣”??h財政直接對省負責,即在財政收支劃分、專項撥款、預算資金調度、財政年終結算等方面,由省直接分配下達到縣(市),縣財政和地級市本級財政一樣都直接同省財政掛鉤;另外,在財政分成方面,也有所改變。比如浙江就規定,縣的地方財政收入的50%上交省里,縣留50%,地級市的財政只能靠市本級財政解決。但有些地方,為了減少改革的阻力,在利益分配格局上不進行改變。

擴大縣級政府的職權,把部分省市經濟和社會管理權下放給縣級政府。

如浙江省下放的權限主要分兩類:一是除國家法律、法規有明文規定之外,須經市審批或由市管理的,由擴權縣(市)自行審批、管理;二是須經市審核、報省審批的,由擴權縣直接報省審批,報市備案。對國務院有關部委辦文件規定的,須經市審核、審批的事項,原則上也要放,具體操作中可以采取兩種形式:采取省、市政府委托、授權、機構延伸、個案處理的辦法;積極爭取中央有關部委辦授權或同意。

河北省確定的擴大管理權限的基本原則是:“責權統一、重心下移、能放都放、依法合規”。

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