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者如何回應“文科無用論”

吉見俊哉揭示出文科的知識生產是將目的和價值相對化,并創造出新的價值尺度,要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循環型社會,文科的價值理性不可缺少。

責任編輯:劉小磊

東京大學吉見俊哉教授他的新書《“廢除文科學部”的沖擊》(王京、史歌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22)。 (資料圖/圖)

據最新數據顯示,從2022年度的升學考試開始,日本正式進入了大學全入時代。所謂“全入時代”是指只要不挑肥揀瘦,考生就一定能考入某個大學、有學上的意思。日本的大學走向“全入時代”的原因是什么呢?有兩個。一是少子化導致18歲人數的減少。二是大學招生人數的增加。日本大約有764所大學(2017年度數據)。其中私立大學占據77%,擴大招生是其存立之本。這樣看,日本的大學入學率先在亞洲完成了一個劃時代的轉變:學生的高考壓力轉變為大學的招生壓力。不過雖說進入了“全入時代”,但考取日本名校的難度絲毫未降低,人氣的大學依舊門庭若市,不人氣的大學依舊門庭冷落。招不到學生,面臨關校危機的大學也不在少數。如2016年度日本大學數是780所,到2017年度就因倒閉等原因減少了14所。

“去文科化”的沖擊

大學要關門,那關門之前必定是砍所謂無用的學部和學科以救校。于是有了吉見俊哉教授《“廢除文科學部”的沖擊》這本書的問世。作者曾經擔任過東京大學副校長,在第一線目睹了日本大學衰、盛、衰的整個過程,用自己的思考,給出了何謂大學/大學將往何處去的問題設定。這本書使我們能及時且立體地看到這場“去文科化”沖擊的來龍去脈,感悟到進入21世紀,在自然科學領域諾貝爾獎得主的數量僅次于美國,有著巨大存在感的日本人,能坦然面對大學教育面臨的新困境、新挑戰的一種實在與冷峻。

2015年6月8日,日本文部科學省向各國立大學的校長,下發了題為《關于國立大學法人等組織及業務的整體調整》通知。不料這份通知被日本媒體和部分學者解讀為文科省要“廢除文科學部”,從而引發了一場空前的知的“沖擊”。一時間,這是“現代版的焚書”,是對“大學自治的侵犯”等批評聲四起。不過在這些批評聲中,吉見俊哉則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從沖擊的表面看,是文科有用無用論的老調重彈,但從背后看,則是21世紀大學的生死問題的深層“突刺”。其實,文科有用還是無用,放置于當今的知識價值時代,似乎是不證自明的“公理”。日本文科省也不至于愚蠢到真的要廢除文科。他們只是想著知識配置的再優化,想把“科技立國”這個方針再明確化而已。這正如作者在書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大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