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透明持續關注:“雙向奔赴”的“股東人”大會

“一枝獨秀”發展為“多點開花”,公益“股東人”大會誕生四個多月后,逐漸內化為互聯網公益透明機制的重要構成,其間發生的動態變化令人欣喜。綜合來看,這項面向公益透明的創新性嘗試,正在為破除公益與公眾的壁壘而努力,但未來是否保持持續性和較廣泛影響,仍需繼續觀察。

原定時長1個小時的會議,拖延了15分鐘才意猶未盡地結束。

線上會議室里,湖南省龍越和平公益發展中心(以下簡稱“龍越公益”)秘書長余浩端坐在鏡頭前,回應著近300位公益項目“股東”的“詰問”。會議室之外,還有超7萬人次通過視頻號直播等形式注視著這場會議。

“機構大部分費用都花到了哪里?”“你們靠什么支撐下來的?”“怎么知道哪里有抗戰英烈的遺???”“用什么方式尋找呢?”在互動區,“股東”紛紛拋出困擾在心中的問題,余浩則負責一一解答。

“以前沒有這樣的機會,現在終于有機會了”,最后的15分鐘里,面對仍然不止的提問熱情,余浩反復感嘆,“想和大家交流久一些,盡可能把問題都回答完?!?/p>

雙向困境

這次“會面”對余浩和“股東”來說,都是新鮮的嘗試。

“向公眾籌款在整個公益領域成為大規模、普遍性的事情,其實并沒有很長時間?!倍髋晒婀ぷ魅藛T李爽解釋道,“沒有公眾性需求的情況下,公益組織更習慣于以向資助方匯報、審計評估的形式考察合規性,沒有形成對公眾主動披露的意識?!?/p>

公益股東人大會環節設置

意識植根于生態。近些年來,公益在互聯網的加持下飛速發展,冰桶挑戰、小朋友畫廊、疫情捐贈等一系列熱點事件,不斷撬動公眾關注。同時,各公募平臺積極推動全民參與捐贈與社會實踐,公益組織的籌款更加面向公眾。

公益生態在外部因素的影響下引發對內生動能的思考與優化,公開透明的需求被持續放大。

然而,現實表明,從“合規”到“透明”,一方面,諸多主體的“思考”無法做到較好的同步,另一方面,意識的快速轉變仍不能改變行動滯后的現實。

基金會中心網發布的《中基透明指數FTI2021報告》顯示,根據2021年觀測結果,公募基金會FTI均值63.75分,非公募基金會FTI均值56.95分,透明等級獲得C及以上級別的基金會共1032家,只占全部觀測基金會的42.7%。

報告還指出,基金會信息公開主要方式,仍以政府平臺公開年度報告和財務審計報告為主,“被動公開為主,主動公開不足?!?/p>

這與202111月發布的“南方周末中國公益品牌榜及觀察報告”研究結果相符:上榜基金會在諸多單項分數中,品牌傳播得分最低,平均得分43.3分,公益組織向公眾公開的形式,多為在慈善中國和官方賬號上更新機構年報、執行成果等。

當然,一部分互聯網公募平臺也對上線其平臺的項目提出要求,需定時反饋項目進展。

但在捐贈人趙靜祎看來,公益項目通過公募平臺發布項目進展,是一種“來自平臺的強制性溝通”,而非項目或機構本身的溝通,“機構直接與我們溝通,和平臺的溝通還是有區別的?!?/p>

“那些公示我是很少看的”,另一位公益“股東”楊落的態度更加鮮明,“因為很多時候,看完了我的疑問也沒有解決?!?/p>

在各平臺、網站上的自主“公示”,可謂提供給公益組織充足的空間,任其“隨心所欲”——可以寥寥數語、也可以細致闡述,可以是活動內容簡況、也可以是活動執行支出細則,捐贈者無法知曉項目的執行效果,公眾對項目產生的疑問更是無處問詢。

公眾往往處于被告知的角色狀態,接收信息也相對比較被動。這樣的單向輸出,無法彌合公益組織與公眾間的信息鴻溝。

“并不是公益行業不愿意去透明”,對此,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秘書長葛燄認為公益組織面臨著現實困境,“只是因為他們缺乏實用的數字化工具,缺乏系統性的公開能力?!?/p>

公益組織無法獲得與捐贈人常態化、密切性交流的最優解,而捐贈人尋找到公益組織進行提問和溝通更需大費周章,一場理應通暢的“雙向奔赴”卻陷入了困境。

如此這般,余浩的感嘆不難理解:公益“股東人”大會(以下簡稱“股東人”大會)將每一位參與愛心捐助的網友都視作公益事業的“股東”,可以“對自己捐助的項目行使監督權力、履行推進義務”,讓公益組織與“股東”同頻,并實時互動,試圖在“你問我答”間消弭信息的不對稱。

公眾合力

“開展股東人大會代表著機構關于透明、關于重視捐贈人需求的一個態度?!?/p>

滿天星青少年公益發展中心(以下簡稱“滿天星”)創始人梁海光如此看待“股東人”大會的作用,而正是這樣的態度,構建了公益組織與現有及潛在捐贈人之間的信任紐帶。

2022411日滿天星開展第一場“股東人”大會以來,這樣的會議已經辦有近百場,成為公益行業的新風潮。滿天星則已經自行舉辦了第二場“股東人”大會。

“我們也會在各個城市舉辦捐贈人讀書沙龍、實地探訪等,但都是線下的、小眾的活動”,梁海光表示,“股東人大會就不一樣,即便是2000多人參與,相對我們平時的活動才20人來說,也已經是100倍了?!?/p>

在覆蓋面更廣的“股東人”大會中,公眾的“合力”得以顯現。在會議上,公益組織往往需要介紹項目進展、披露項目財報、回應公眾質疑,交流通道的開放,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底氣。監督與質詢,是“股東人”大會能夠從諸多公開透明方式中脫穎而出的辨識度與生命力。

機構在參與股東人大會后收到的反饋

“不是說做了股東人大會,我們就百分百沒問題了”,梁海光表示,“而是說體現我們的態度,就是有問題不要怕,通過和‘股東’的交流發現問題、及時改進就好了?!?/p>

在一次次提問中,公益項目的落腳點和落實度能夠不斷精進和完善;在一次次解答中,此前公眾關于“零成本公益”“公益就該在偏遠貧困地區進行”的認知也得以糾偏。

為什么要把公益項目的主陣地放在廣東?初步了解滿天星后,一個困惑在趙靜祎心中久久縈繞?!耙驗閺V東在經濟上是十分靠前的省份,為什么不去比較偏遠的山區呢?”

在滿天星第二期“股東人”大會上,她將疑問發在互動區?!拔易鲞^這樣的努力”,梁海光即時看到后,坦率地表明了自己的無奈,“但是對當地不夠了解,做事可能也有些理想化,現實成效和設想不大一樣,經過思考,還是決定回到廣東?!?/p>

回到廣東,梁海光自信能夠將公益項目發揮到最大效果,也的確較大程度上實現了預期所想。同時他還提出,許多人忽略的是,廣東也有鄉村,也有欠發達地區,也有需要公益的地方。

梁海光的回答讓趙靜祎表示“被戳到”,信任便由此生發。

“好的公益品牌都遵循了公開、透明、自愿原則”,南都公益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徐永光曾表示,“過去我們在這個領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自愿、透明受到了傷害,公眾對公益慈善捐贈的信任也在下降?!?/p>

2022年8月,“水滴籌籌款中介抽成最高達70%”的消息迅速發酵,關于“將公益做出生意”的質疑紛至沓來。821日,水滴籌發表官方聲明稱,籌款中介是由部分惡意推廣的第三方商業組織運作。

即便如此,平臺在審核、監督、公布籌款去向等方面的失職不可否認,由此引發的信任危機更是難以逆轉。

而任何一次涉及公益的負面事件,都會喚起公眾的“連鎖記憶”,例如2020年疫情期間武漢紅十字會風波、20219月初“不要燙傷我的童年”涉嫌套捐等案件被舊事重提,反復鞭撻形成“二次傷害”。層出不窮的負面輿論沖擊著本就脆弱的公眾信任,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和挽回公眾信任最優解便是透明。

“股東人大會無疑是公益透明道路上的一次跨越?!北本┦胁屎绻婊饡貢L商凝瑤表示,不久前,她也“試水”了一場“股東人”大會。

循壞向上

“我們肯定還是希望能夠通過股東人大會幫助到項目的籌款?!?/p>

商凝瑤坦言,公益組織通過“股東人”大會向公眾展示其透明度時,往往也摻雜著籌款的訴求。

西雙版納州熱帶雨林保護基金會秘書長張錫炎則認為,讓捐贈人的錢真正落到實處、幫助受助人變得更好,是多方共同追求的結果,當公益組織在這一共識中運行,即便出發點不同,最終也能夠殊途同歸,“只要達到了這個結果,至于是否帶有籌款的目的,我覺得不重要?!?/p>

對此,梁海光進一步做出解釋,通過參與“股東人大會”轉化而來的捐贈人,都是較為關注透明公開的一群人,“這些也正是我們特別希望能夠連接的理性捐贈人?!?/p>

大象食堂項目的公益五問

透明之下,支持自然發生。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梁海光對“股東人”大會帶來的影響感受深刻,提升認知度、增強信任力、擴大籌款效果,他表示:“在一定程度上有超過我們的預期?!?/p>

楊落通過騰訊公益視頻號參與龍越公益發起的“股東人”大會后,便特意去觀察并捐贈了讓抗戰英魂回家”項目?!耙郧熬杩羁赡芫褪且粫r的情緒抒發,所以錢捐完就不關我的事了”,她表示自己也在發生轉變,“現在更多的會關注捐款能不能用在刀刃上?!?/p>

或許“股東人”的取名也有此考量——“投資”時總得對項目的抱有些審視和思考。公益組織與“股東”的坦誠互動,“培育”了公眾的監督意識,而公眾的監督又促進項目良性發展。如此循環向上,才能讓“理性公益”呼之欲出。

“之前可能只要看到圖書館建成了、書買了就可以”,趙靜祎以滿天星的公益圖書館項目為例解釋道,“但現在會去考慮孩子們到底有沒有讀那些書,讀了之后有沒有培養出閱讀興趣,把關注點放到了孩子身上?!?/p>

“股東人”大會作為公益行業對透明化的探索之一,如今誕生仍不足5個月,自然趁著“熱乎勁”被視為新風潮。但新鮮感過后,怎樣通過會議內容的多層次設計維持公眾的熱情,怎樣吸引公益組織尤其是小型機構加入或堅持,則是公益組織和平臺分別需要思考的內容。

借力于騰訊公益的宣傳渠道,滿天星舉辦第一場“股東人”大會時,僅騰訊會議上便有超過2000人參加,而第二次“自力更生”時通過騰訊會議參與的人數降到了200人左右。梁海光認為:“這個落差是很正常的,未來要依靠自身的努力讓更多人參與進來、支持我們?!?/p>

值得肯定的是,相較于四個多月前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的觀察,“股東人”大會的動態變化令人欣喜,從“一家獨秀”發展為多家并行,從騰訊帶頭主導拓展參與對象,到機構自主發起,甚至有機構表示將每季度自行舉辦“股東人”大會。這證明該行動對機構產生正面影響的同時,也逐漸內化為互聯網公益透明機制的重要構成。

不過,總的來說,“股東人”大會這項創新性嘗試,是否能不斷產生內生動力,保持持續性和較廣泛影響,仍需繼續觀察。

(董珮瑜對本文亦有貢獻。)

網絡編輯:鳴星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