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過,身就過!”——2009年兩岸關系的視角
如果說,2008年之前的臺灣有兩個關鍵詞:“割裂”與“漂流”,那么2008的臺灣,關鍵詞則是“邁過門檻”。
責任編輯:郭力
站在離臺灣最近的地方叩問2009,仍不免對歷史的留白與伏筆生出無限感慨。2008年的兩岸關系有太多精彩,也留下了諸般疑慮。
對于大陸的民眾來說,2008年最無法理解的可能有三:首先,國民黨和馬英九已經大權在握,為什么在推動兩岸關系發展的問題上仍然瞻前顧后而不敢大刀闊斧?同時,陳水扁已經失去了權力而且弊案纏身,為什么仍然可以呼風喚雨動靜頻頻?第三,兩岸領導人既然已經開始握手言和,為什么臺灣底層部分民眾仍然拳腳相加,前打張銘清,后圍陳云林?
對臺海局勢的盲目樂觀或無端焦慮,都來源于對歷史的缺乏了解。在民粹主義者和族群主義者相結合形成的“群粹主義者”的煽動下,一個割裂的臺灣,其傷口至今未能彌合。而對于一個沒有經歷過“五四”洗禮和抗戰烽火,卻有著50年日據歷史和“二二八”記憶的臺灣,由“孤兒心態”與“養女情結”所生發彌漫出來的無助的漂泊感,值得大陸民眾用更溫暖的目光打量她。
對臺灣的關注,不要只停留在權力斗爭的游戲層次,而應該深入到更深廣的臺灣政治文化。僅僅用權力解釋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