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球同此酷熱,重新思考火電、核電與能源供給穩定性
2022年,全球酷暑,絕對溫度、平均溫度、炎熱時間等全面超過2021。新冠大流行迫使工業半停滯、減少排放已兩年半有余,又怎樣?抵不上太陽和地球的物理量稍有波動或一次偶然火山噴發。
(本文首發于2022年8月2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2022夏季熱爆了,多地氣溫連續超40℃。寰球同此酷熱:歷來涼爽的歐洲迎來炎熱盛夏,美國很多水庫大面積干涸,而中東竟出現“避暑難民”。
為何今年全球這么熱?一個較為靠譜的解釋來自NASA。其研究人員發現:地球大氣同溫層水蒸氣增加了10%約1.46億噸。主要是因2022年1月湯加海底火山噴發所致。相關研究報告已刊發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
研究表明:水蒸氣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地球大氣中水蒸氣含量是二氧化碳的近8倍,其產生了60%-70%的溫室效應,二氧化碳約為25%。而地球本身是二氧化碳的最大供體,相較而言,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只占其中較小部分。
地質歷史上多次環境巨變,都是因太陽和行星地球發生了物理量的一些波動,譬如:7.4萬年前“多巴火山爆發”,差點導致人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may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