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國際“朋友圈” 齊心共圓教育夢——寫在2022年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舉辦之際

“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綠帶環繞,森林圍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月22日至8月28日,2022年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如約而至,于貴安新區交流周永久會址舉辦。八方賓客再次匯聚爽爽貴陽,共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合作大計,為建設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添磚加瓦。

今年是交流周舉辦15周年,作為中國-東盟政府間以教育為主題的人文交流重要平臺,交流周已然成為雙方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媒體、青少年交流等領域的重要合作橋梁。

十五載耕耘不輟,十五載秋實可期。今年交流周主題為“共建友好家園·共創多彩未來”,充分體現多彩貴州在助力中國-東盟教育交流與合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親誠惠容 教育因互鑒而發展

2008年,貴州僅有2所高校接收幾十名外國留學生,各類師生公派出國交流學習每年僅幾十人。教育因互鑒而發展,15年來,貴州以“親誠惠容”為筆,抒寫開放合作新篇章。

自2008年外交部、教育部及貴州省人民政府舉辦首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以來,貴州更是不斷促進教育對外開放和發展,并為中國與東盟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搭建寬廣平臺,為中國與東盟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夯實社會和人文根基。

15年來,東盟來黔留學生人數增長近百倍,目前來黔留學人次已超23萬,其中東盟國家達16200余人次,“六大品牌項目”、“知行貴州”絲綢之路青年交流計劃項目深入實施,交叉學科創新人才培養論壇、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論壇、高校助推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論壇接連舉辦,交流周內容從單一的教育合作已經延伸到農業科技、跨境電子商務、大數據產業、文化旅游等多個領域。

去年9月,來自國內外著名大學的農學專家,圍繞現代農業種養殖技術、農業科研與教學等內容在貴州大學接連開展了13場講座。同時以在線視頻的方式為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泰國12個國家180余所高校及農業單位的500余名學員開展培訓。

這是貴州大學主辦的中國-東盟現代農業技術師資培訓班,旨在加強中國與東盟國家農業類師資隊伍建設,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培育具有先進農業技術的專業人才。

互鑒、互容、互通,不僅是高等教育領域,貴州各級各類學校及教育機構不斷拓展交流、加強合作,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2017年,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懷卡托國際學院成立,實現貴州高職高專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零”突破;2019年,貴陽市第五中學與德國歐洲科技應用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通過中德攜手,加強資源共享,共同促進中德藝術教育發展……

從高等教育到基礎教育再到職業教育,從校際合作辦學到聯合科學研究再到智庫合作,偏居西南一隅的貴州,正以交流周這張靚麗名片打開山門,展現開放新形象。

平臺聚力 各方因共識而齊聚

中國與東盟各國或山水相連,或隔海相望,彼此唇齒相依、感情相牽,血脈相親、利益相融。今年也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1年,各界期待,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這場跨越山海的友好之約為雙方關系水平的不斷提升增添新的動力。

15年來,貴州在東盟國家舉辦了多場交流周推介活動,推動貴州與各地政府、企業、科研教育機構、組織協會等達成合作共識。東盟國家也十分重視交流周平臺,柬埔寨、印度尼西亞、泰國、老撾等國政要多次線上線下出席交流周活動。

“近十年來,東盟國家政要、省部級重要嘉賓頻繁到訪貴州,成為來訪外賓層次最高、人數最多的地區之一?!?022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新聞發布會上,貴州省外事辦黨組成員、省友協專職副會長、2022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組委會副秘書長蔣紅答記者問時表示。

15年來,交流周不斷擴大凝聚共識“朋友圈”,由中國-東盟(10+1)合作,發展為立足東盟、輻射全球的的10+1+N(特邀伙伴國)合作。2015年,交流周特邀伙伴國新增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瑞士;2019年,交流周特邀伙伴國新增烏茲別克斯坦、德國、墨西哥和蒙古國,特邀伙伴國達到7個……

15年來,交流周平臺影響力不斷提升,共吸引來自50個國家與地區33100人次的嘉賓參會,雙方共簽訂各類合作協議或合作備忘錄近2000份,累計開展各類項目和活動400余項。

依托交流周平臺,中國與東盟各國在經貿和人文領域方面也不斷拓展合作交流,廣泛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大數據產業、跨境旅游、農業科技、青少年交流等領域務實合作。貴州與東盟國家經貿往來日益增多。今年1月至5月貴州省對東盟進出口40.6億元,增長26.6%,東盟繼續成為貴州省第一大貿易伙伴。

此外,瀾湄周活動、中國-東盟大數據合作論壇、中國-東盟大學生旅游形象大使比賽、中國-東盟醫藥產業論壇、中國-東盟來華留學夏令營、中國-東盟青少年足球比賽等一系列務實且富有成效的活動在交流周平臺成功舉辦,促進了雙方在科技、文化旅游、衛生、青少年等領域開展深入交流與合作。

共贏未來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一枝獨秀不是春,文明共進百花香。在推動對外開放的進程中,教育國際化是最容易拉近彼此之間交流,架設不同文明橋梁,實現互聯互通的有效手段。

“參與體驗了中國傳統書畫藝術課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傳統民間工藝美術、民族民間美術等特色課程,讓我更了解了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深刻領悟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眮碜蕴﹪乃拇ù髮W留學生顧筱菡參加了2022“知行貴州”絲綢之路青年交流計劃的傳統文化特色課程后說。

作為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青少年交流品牌項目,“知行貴州”絲綢之路青年交流計劃每年至少邀請100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青年到貴州開展短期交流研學,讓青年教師、學生以沉浸式形式了解中國文化、體驗多彩貴州。

月月有活動,全年不斷線。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早已突破“周”的時間概念,開幕期與全年期活動輪番上陣,確保交流不停步不斷檔,社會參與面不斷擴大,雙方攜手推出一批批內涵豐富的合作項目。

2016年4月,貴州省首次組織省內22所高校抱團赴韓國、柬埔寨和越南舉辦“留學貴州教育展”及“海外人才招聘會”;2017年11月,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暨鄉村旅游國際論壇在黔東南州凱里舉辦;2018年9月,第一屆中國-東盟留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在貴州大學落下帷幕……

今年,交流周繼續助力“留學貴州”品牌建設,并引入新加坡等東盟國家優質教育資源,在高等教育方面聯合開展理工農醫類高層次人才培養、推動國際合作科研平臺建設,共建國際標準課程體系等。與此同時,交流周15周年成果展也將亮相開幕期活動,展示交流周15年來走過的點滴印記與經驗成果。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已然從最初的教育“獨唱”發展為教育“領唱”、多行業“合奏”的新局面,不斷為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提供深厚的精神滋養,打造牢靠的情感紐帶。

網絡編輯:kuangyx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