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導演牛小雨和她的魚花塘
“真實世界是很傷心、很殘酷的,我不想在真實的世界里才要拍《魚花塘》”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楊靜茹
戲
青年導演牛小雨的長片處女作《不要再見啊,魚花塘》(2022)8月19日在北京國際電影節放映。該片和幾部熱門外國新片《旋渦》《島嶼上的煎熬》《寸步不離的兄弟》等一起被列入“多元探索”單元,牛小雨片子的票最快售罄。
在今夏的第16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上,《不要再見啊,魚花塘》剛入圍劇情片主競賽單元。
暗夜的魚花塘邊,穿著亮閃閃紅裙、編著粗粗黑辮子的小麥膚色女孩精精,對眼神警惕的女主角葉子說:你去世的爺爺托我來照顧你。在電影里,精精是住在魚花塘的“妖怪”——而且不是唯一的。
《不要再見啊,魚花塘》的故事概括起來簡單:爺爺去世的夏天,奶奶和大學畢業回合肥老家的葉子住在一起,睡覺、閑聊、掃地、發呆。奶奶和葉子放不下爺爺,都不說,爺爺通過各種方式回來找她們。
白天,魚花塘只是魚花塘,是牛小雨家院外的一處景觀,也是她兩部導演短片《魚花塘》(2013)、《青少年抑制》(2017)和這部長片的拍攝地,是女主角葉子不時路過的地方;有西式風格的白色亭子,有池塘,上有一座小而舊的九曲橋,附近有草地和雕塑。扮演葉子的葉子和牛小雨一起長大,葉子說,那是她們上下學都經過、午休后散步、上學?;顒诱n的地方,有奇奇怪怪的人出沒。魚花塘沒有路燈護欄,總有人失足落水而死的傳聞,小小的牛小雨晚上路過會害怕。
于是到了晚上,到了電影中,魚花塘冒出熊孩,他從小被拐去馬戲團,在馬戲團解散后不習慣城市生活又流浪回來;一個年輕狼人,裸上身、戴著狼的頭套;一群穿明黃色蓬蓬裙眉心點紅點的小女孩,圍著精精緩緩跳舞,像在做兒童節匯演。魚花塘邊有閃著亮片的人造珊瑚,水面上漂著大大的月亮球。這個融合了夢境、回憶、想象的場域,迎接葉子的到來。
電影開篇是牛小雨動畫作品的片段——她畫過三十多張條漫,講葉子晚上夢游到魚花塘的故事。各色線條勾出熊孩、狼人等意象,配著奶奶和葉子帶合肥口音的對話:奶奶說,啞巴兒子跟她講過個故事,一個小孩從小被賣掉,身上縫了狗熊的皮,再也沒法講人話……
像傳統文學里說書人的開頭。
《青少年抑制》里奶奶也對葉子講過這個故事。2017年,牛小雨的爺爺去世,牛小雨拍了50分鐘長的《青少年抑制》,講的也是爺爺去世、奶奶和暑假回家的葉子的日常。
“我覺得她跟她媽媽她奶奶都是特別喜歡胡說八道的,她們說的東西都很好玩?!比~子接受采訪時講起牛小雨,一邊吸著一罐牛奶一邊回憶,有點想笑。牛小雨記得奶奶一直喜歡一本正經講神鬼之事,從前的苦難也被講成真假莫辨的玩笑。
《青少年抑制》
小時候牛小雨一度想養貓,奶奶告訴她,農村有個鄰居養了一只貓,結果懷孕生了個半人半貓的嬰兒。奶奶還講,夢里自己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仙女。奶奶常念經,家里供著佛臺,奶奶說,念經能讓附近沒法投胎的小鬼舒服些。
奶奶的話真真假假糅在一起,構筑了牛小雨的童年世界觀?!拔椰F在也在做這個事情,”她笑著講。她的電影里確實充滿不可用現實解釋的精怪,它們以魚花塘為集散地,魚花塘和牛小雨家之間有個尼姑庵,庵里總有人念經,按奶奶說的,小妖怪們應該過得挺舒服。
牛小雨性子愛玩,37分鐘的《魚花塘》算是玩出來的。2013年夏天,在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讀完大三的牛小雨回家過暑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