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追問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回到歷史,我們可以找到那么多不一樣的人,用不一樣的方式在過生活。學歷史,你就不會那么天真,以為人一定是如何的,一切都理所當然。這也可以幫助我們今天在面對一個變化莫測的世界時做更好的準備”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周建平

(受訪者提供/圖)

大半生里,楊照曾擔任媒體機構的總主筆和高管、出版機構制作總監、大學兼任講師,寫小說和劇本,筆耕不輟,興趣龐雜。他回憶年輕時與同代文化人交游,常有知識占有方面的虛榮心作祟?!氨葋肀热?,最后是比有沒有比別人多知道一點什么?!比欢鴼v經時代更迭,他發覺知道自己是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白钪匾氖潜仨毴ソ忉寶v史?!?/p>

學歷史的意義、歷史與現實的關系,從一開始便纏繞著他。

1980年代,在臺大歷史系讀大四的楊照,為準備研究所考試,每天在圖書館用功溫書到深夜。

某天夜里,像往常一樣過馬路到對面等公交車的他,突然感到一片迷茫?!爱敃r正在讀王仲犖先生的《魏晉南北朝史》,突然間腦袋里面全是蕪雜的史料,眼前則是臺北的車水馬龍。我在想,我所讀的歷史跟我眼前的現實到底是什么關系?老師和書本都告訴你,學歷史是為了幫助你以史為鑒,能夠了解現實。真的能嗎?”

他很快找到答案:我們必須要有更確切的現實感,要看清楚所處的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

在這次“心靈拷問”之前兩年,楊照在圖書館遇見了1960年代芝加哥大學出版的《資本論》,遂將日譯本跟英譯本的《資本論》逐句對讀,讀完了三大卷。在美國求學的日子,他又對照英文本和德文本,重讀了一次《資本論》。

人一天有幾個小時是真正為自己而活?楊照認為,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對資本、價值、人性、剝削和階層的詮釋,在今天依然出奇地精準。他在臺灣誠品講堂開設“西方現代思想名著選讀”,出版過著作《資本主義浩劫時我們聆聽馬克思》(即將出版《資本論的讀法》)和音頻節目《你好,馬克思先生:資本論及其創造的時代》,希望借由巨擘的觀點和實踐,帶動聽者省思自己對生命的選擇。

在將左翼思想視為“毒蛇猛獸”的彼時的臺灣,另一位學術巨匠韋伯也進入了年輕學子們的視野。他的新教倫理,關于“要追求志業(神圣召喚)”的描述,都給楊照留下了深刻印象??v然馬克思和韋伯兩人在許多方面觀點不一,但他們以知識與思考對抗既有的世界秩序,從不因循標準答案的態度都讓楊照終生受益。在看理想平臺講述《認識現代社會的真相:韋伯60講》時,楊照提醒:只有深切理解我們所在的環境,才能進一步去提問,該如何去適應這個環境,或者有無機會憑借主觀意志去改變它。

在強烈的現實關懷意識的驅動下,鉆研了一輩子歷史卻苦于傳統歷史教育窠臼的楊照,中年時開啟了一人講中國通史的嘗試。

從2007年開始,他分別在臺灣敏隆講堂和趨勢講堂講授中國通史課程,前后跨越10年。根據講稿整理的《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系列共有13冊,涵蓋從新石器時代到辛亥革命的時間范圍。目前這套書在大陸已經出版10冊(第1-9冊,第11冊),剩余三冊仍在修訂中。

有讀者把楊照比作“歷史界的費曼”(費曼不僅是杰出的物理學家,而且在物理學的教育和普及上也有突出貢獻),他講方法論,細談考古,重視思想史和語言哲學,做中西橫向對比,如同“航拍模式”的通識課。如果說他所崇敬的錢穆是從中國史內部追尋中國歷史的真相,楊照則盡量避開“刻板印象”,加入了近百年來史學界的突破性成果,如他承襲的民族史學脈絡、大陸盛行的唯物史觀、西方漢學和中國研究的傳統、日本的東洋史研究等等。他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勤勞、忠實、不輕信不妥協的二手研究整合者。在楊照的描寫和闡釋里,我們可以感知到“史實”是基于哪些底層邏輯發生,產生了怎樣的流變。他再從考古實證反推原初,今天我們視之為理所當然的世界,為何做出如許選擇。楊照不希望讀者把他的說法當做終極答案,而是把他的書和節目當作一個“重新認識中國歷史”的提醒,多了解、少判斷,講證據、講邏輯。

“你的意義之網由自己織就”

南方人物周刊:不久前你接受“一條”的采訪,借由馬克思和韋伯的主張,提出年輕人應作為“創造者”而不是作為“打工人”存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