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多元化,治療的是什么?
缺乏多元化文化,傲慢和偏見則雜草叢生。容易滋生歧視的領域,都是多元化培訓需要關注的地方。
責任編輯:邢人儼
我曾在國內幾個城市工作,包括上海和深圳。即便在二十年前,職場也漸有大融爐的氣象。員工來自天南海北,口音繁雜。不說別的,中午集體訂盒飯都好比在做GMAT的邏輯題。即便在吃辣的中間,都分不怕辣湖南、辣不怕四川、怕不辣貴州等流派。我是安徽人,隨他們便,什么都能吃一點,坐山觀虎斗。難的是行政經理,眾口難調。訂錯了,感覺江湖上立馬要腥風血雨。而今,各自訂外賣,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我還記得,我們單位有一位仙風道骨的道家老兄,工作之余兼營測字、算卦、買房看風水和新生兒取名。若有人嘲笑,老兄必面紅脖子粗,威脅要與之割席,再說一句恐怕要飽以老拳了。從前的職場非常原生態,大家沒有職業化培訓,摸著石頭過河,倒也別有一番風味。
但是既然職業化搞培訓吧,那就不如做到位一些,不然就搞成了半吊子。我那時候做培訓的設計,發現各種培訓通常和工作業績有關。圍繞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