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師永剛:“疾病為什么還要分國界,哪能治好就去哪”
一個人得了癌癥就是得到某種判決,社會不把你當正常人看,你自己也不把自己當正常人看。當你得了癌癥這樣的疾病以后,會發現身邊的人、事、朋友有了一次篩選。
責任編輯:李慕琰
癌癥病房里的兒童。
確診癌癥后,師永剛一度產生過誤解,以為做完手術休息幾個月就好了,后來才知道,癌癥治療是一次漫長的旅程?!澳愕拿\突然就交給了一些化學藥品,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醫院、陌生的醫生”,而每一個岔路口的決定都前途未卜。
新書《無國界病人》出版后,讓師永剛意外的是,許多媒體同行給出了很高的評價。財新傳媒社長胡舒立通過朋友找到他,表達了對這本書的欣賞,“她顯然是挑剔、見識過無數東西的人,對她來說有這么一句話太難了”。
山東棗莊一家三甲醫院的醫生看完書后,輾轉找到他。這位醫生常常走過醫院大樓內的某個樓層,東側坐落著手術室,西面則是ICU病房。新生兒出生,手術室外的親人們倍感喜悅;危重搶救時,ICU病房外的家屬掩面悲傷,人生的悲喜起落就相隔一個走廊。
這位醫生說,《無國界病人》這部紀實性作品充滿了這樣真實的人間故事,理應成為當下我們深度了解癌癥這類頑疾以及思考生死主題的一次契機?!白髡咚媾R的困難和問題十分現實地擺在面前,當國內暫時無法尋求到合適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同時又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時,投向美國尋求更高層次的治療手段成為了他的首選,但異國治病所面臨的諸多障礙加上巨大的花費負擔,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實際因素?!?/p>
治療就是從山頂跌到山底,爬上去再跌下來的過程
南方周末:你在書中用了不少筆墨描寫在中國看病,醫生對病人隱瞞病情的傳統,但在美國看病,醫生會更直接透明地告訴病人真實的病情?
師永剛:在中國治療,很多醫生不愿意讓病人知道自己的病情。當你生病以后,你的命運可能就交給你的家人了,因為不了解你的疾病是什么,你的家人更不了解,他們往往在不知道是什么的(東西)上面簽一堆字來決定你的手術治療命運,這是中國發生的事情。
有的病人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癌、什么病。因為我是直接找的醫生,很多醫生都是直接面對我,他們只能告訴我真實的情況,就這樣他們還是瞞了我很多,比如腫瘤的大小、能活多久的問題。他們開病情會診的時候,我在旁邊聽,后來他們發現我在那兒,嚇死了,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