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偶爾也會“打瞌睡”??

錢鍾書的《談藝錄》、《管錐編》、《七綴集》等著作,舉出如長河大海般古今中外的事物和理論,說明“東海西海,心理攸同”。這八個字加上“南學北學,道術未裂”,是所謂的錢鍾書“十六字真言”。

責任編輯:劉小磊

錢鍾書(圖右)、黃維樑1984年8月攝于北京錢寓。作者供圖。

長沙理工大學的鄭延國教授,多年來在各地發表文章,經常有遠至香港的;當年讀港報而愛之,保存了多頁剪報。三年前參加研討會得遇鄭教授,不勝驚喜。自此有了交往,讀其文章和專著,就更多更感親切了。鄭延國的幾部論著多與翻譯學相關,對錢鍾書的翻譯理論和實際,常有精辟的闡釋和發揮;原來他以錢氏的“隔代弟子”自居,力傳老師的芬芳。所謂隔代弟子,有這樣的背景:鄭延國1960年代畢業于湖南師范學院外語系,而錢鍾書于1930年代擔任“國立師范學院”即“湖南師范學院外語系”首任系主任;雖然未曾親炙錢師,卻為學向“錢”看,自稱為“隔代弟子”。

鄭延國1990年開始研究老師之學,其文章先后收進《翻譯方圓》(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和《瀟湘子譯話》(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等書。他近年完成《“系主任”錢鍾書》專書后,繼續發揚錢學,特別是錢的譯學。去年印行的《清詞麗句必為鄰》一書,又有七篇文章講錢鍾書。這里試述其中兩篇,我讀之最有戚戚之感的:其一講的是“錢鍾書對英國詩人濟慈的關注”,另一則解說錢的“十六字真言”。

錢先生對濟慈的關注

我向來關注濟慈。在香港讀大學,主修中文,副修英文,對英國文學史上的濟慈(John Keats)有粗淺的印象。在美國讀研究院,業師陳穎先生的博士論文,以李賀和濟慈的比較研究為題材;讀老師的論文,加強了對短命詩人濟慈的興趣。很巧,濟慈是余光中最喜愛的西方詩人,我愛余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