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出新天地,一座西部內陸城市的“破圈”出擊
和成渝相比,“四川第二大經濟體”綿陽的光芒似乎不太耀眼。
曾經的綿陽在西部乃至全國都無限風光,1997年在西部地區僅次于成都、重慶、西安、昆明,此后其輝煌卻逐漸暗淡。標兵漸遠、追兵緊逼,在新一輪產業轉型與城市競爭中,綿陽如何成功實現轉型升級,是擺在地方執政者面前的重要課題。綿陽亟須一場深刻的變革。
綿陽城市風光
2022年5月,歷經11輪談判,從對接到達成協議,用時僅一個半月,總投資規模280億元的巨星稀土先進材料產業園入駐綿陽。量產以后的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將填補四川乃至西南地區的空白。
除了巨星集團,近半年來,還有兩個百億級重大制造業項目落戶綿陽。綿陽加速推動招商引資的紅利,正在向全市拓展。
加速帶來的緊迫感,緣于開放的高層。今年以來,綿陽市黨政一把手接連和企業家座談,聊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市場主體。
很大程度上,這種緊迫感也傳遞給了在綿陽工作和生活的許多人,41歲的鄧黃是中廣核醫療科技(綿陽)有限公司和中廣核同位素科技(綿陽)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這是他到綿陽工作的第二年。
談到舉家定居綿陽兩年的感受,鄧黃說,他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綿陽黨政機關危機意識更強,不止一次懇切地“希望我們能夠在核醫療方面吸引產業集群,以助力綿陽的高質量發展”。
“危機感”
危機感,或許是由于綿陽這座城市的名片還不夠響亮。
鄧黃說,來綿陽之前,他沒有聽過“中國科技城”的名號。來之后才發現,這里擁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等國家級科研院所18家,以及依托于此生長開來的富集的科技資源。
不僅是科技,這座雙腳伸進江里的城市,還有由歷史層層疊加出來的厚重感。
綿陽設縣的歷史已有兩千多年。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劉邦建漢第二年,在此設縣,名字叫“涪”。
涪江江水抱山流。一般而言,江河匯流的地方,都是文明的繁衍之地,綿陽就是這樣一個地方,身處古代蜀文明連接巴國的水路交通要道,兩大文明共同造就古時涪城今時綿陽——既有蜀文明的野居閑趣,也有巴文明的勇毅恣肆。
綿陽三江半島
或許也只有藏于這山水之間的文明融合,才能孕育出治水的大禹,養蠶繅絲的嫘祖,奇詭浪漫的詩仙李白。
可這些,若不是有人刻意提起,又有誰會把這些人物、山水和綿陽聯系起來?以至于今日,曾掛任綿陽市副市長的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孫福全向朋友介紹綿陽時,話尾還總會帶一句:“綿陽不僅是科技城,還是李白的出生地?!?/p>
綿陽務實踏實的性格,甚至隱藏在六十年來的產業建設里。20世紀60年代,被中央選中成為“三線建設專區”的綿陽,如同一艘載滿希望的搖船,來自五湖四海的知識青年和熱血工人在這里相遇。
群山連綿間,坐落著中國“兩彈城”,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鄧稼先、王淦昌、于敏、朱光亞等9位兩彈元勛和成千上萬的科技精英扎根綿陽,“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奠定了綿陽在軍工科研生產領域的特殊地位。
在綿陽,僅城中一條寬10米、長500多米的躍進路,就匯聚了長虹機器廠、涪江機器廠、華豐無線電廠、涪江有線電廠等項目,創下的電子行業產值占據當年四川全省的三分之一。
自行研制的電視生產線投產
然而,不少當地人卻慢慢發現,讓人記憶猶新的是長虹、九洲等知名企業,而非綿陽。
即便到了2000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建設為中國唯一科技城之后,囿于國防軍工的神秘,綿陽也始終難以把這些優質資產轉化為撩撥人心的城市形象。
“(綿陽的)有些產業、有些貢獻的確不太好宣傳?!睂O福全說。但悖論就在于,在強調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經濟體系中,注意力本身就是一種稀缺資源。像過去那種深藏功與名,在如今已不太適用。
如果大部分公眾、企業家對綿陽的概念還停留在軍事工業、國企等標簽上,“那這座城市剩余的絕大部分價值在公眾眼里都是‘隱形’的,也就很難吸納各式各樣的市場主體”,一位學者如此評價。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綿陽科技城的建設發展,在不少業內人看來,這是綿陽加快技術、資本、信息、人才和設備設施等資源要素融合互動的明確信號。
作為我國重要的科研生產基地,加大開放,優化產業布局,聚集創新資源,告別“內陸意識”,上述學者認為,低調的綿陽才能有更多機會。
“跳出綿陽看綿陽,跳出四川看綿陽”
開放本就是綿陽的基因。
綿陽人說,綿陽依山而立,傍水而生。的確,在水邊的城都是向水敞開胸懷的,涪江、安昌江、芙蓉溪水三江匯流的綿陽,怎么能鎖閉自己呢?
要定義綿陽的多元包容與開放自由,以老牌國企九洲集團命名的九洲大道也是一張合適的名片。
2022年,總人口531.2萬人的綿陽,擁有兩院院士30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800多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4.7萬。這意味著,每100個生活在綿陽的市民當中,就有4位技術人才在這里講述著產業迭代變革的故事。
人才跟著產業走。王巖在這組數據中看到了綿陽的未來,“機會在哪里,人就往哪走”。
高考之后,老家在河南的王巖入川深造。2017年畢業后,一次偶然的機會,從小喜歡電子技術的他選擇了綿陽。在這里工作的5年,很少有人給他貼上外地人的標簽,他說,很慶幸在本地人眼中,他是“創新變革的年輕人”。
有時候他也會私下和生活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里其他城市的同學比較,他覺得“近一年來自己在綿陽感受到的活力,他們未必能感同身受”。
王巖工作的地方就在九洲大道上,綿陽科創的基因就在道路上流動??罩懈╊?,白色建筑組成的星形建筑群極具設計感,綿陽科技城創新中心、科技城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國家高新技術成果發布中心分布其中,為科創人員提供一站式的創新服務。
不遠處,科技城創新中心三期拔地而起。按照規劃,招商引資后,這里將聚集超千億元的創業產業集群。
綿陽的交通線承載著綿陽對外開放的又一大期待。寶成鐵路、西成客??v貫南北,成蘭鐵路加快建設,中歐班列成渝號(綿陽)常態運營,綿遂內鐵路開工在即。2022年6月20日,中歐班列成渝號(綿陽)首發,滿載50個集裝箱開往歐洲。自此,“綿陽造”直抵歐洲舞臺展開競技。
“綿陽造”東莞行活動在東莞民盈國貿中心舉行
進軍國際市場之外,綿陽開拓國內市場的戰役遠未停步。東進廈門,南下東莞,“綿品出川”行動耳目一新,彰顯綿陽大力實施“開放活市”戰略的定力和決心;亮相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以消費端引領帶動產業鏈、供應鏈轉型升級,推動實現“綿陽品牌”的打造。圍繞北京、上海、深圳等重點產業轉移城市布局,綿陽將原來的駐外點調整為7個駐外投資促進中心,聚焦先進制造業集聚區等專業化招商引資。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綿陽新簽約項目80個,簽約總金額775.63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制造業項目55個,簽約總金額500.13億元。三個月后,簽約招商項目已攀升至147個,總投資達1447.63億元。
中國(綿陽)科技城廈門推介會
傳統的國字號企業在升級,圍繞它的產業布局也在加大開放。綿陽人希望,撒進去一顆種子,就能長出一片中小企業?!版溨髌髽I缺什么,下游中小企業就生產什么,這種訂單式生產,將讓整個產業鏈更加牢固?!本d陽市經濟合作局負責人如此形容。
中電光谷綿陽科技園就承載著綿陽的勃勃野心。這個用地面積498畝,專門為高新區內龍頭企業做配套生產的智能制造園區,將圍繞長虹、京東方、九洲等龍頭企業,引進和培育100家以上電子信息產業鏈上的優質中小生產企業,在更短半徑內實現產業鏈的上下游協作,有利于加速打造千億級新型顯示產業集群。
不少投資人也觀察到科技城正在發生的變化——科技動能與日俱增,引進其他產業項目的力度和速度也有目共睹?!敖裉斓木d陽,已經成為一處充滿希望與夢想的未來之城,正處在資源多、要素優、潛力大、前景好的最佳投資時期?!痹凇翱萍贾恰ひ司泳d陽”2022年綿陽市地產招商推介會上,新疆金和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鄭蓉這樣評價。
在投資人看來,當綿陽開放、包容的性格讓越來越多人看見,綿陽就能更容易抓住從無到有的機會。
優環境:轉化科研“家底”
機會襲來,挑戰也緊隨而至。
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成渝雙城經濟圈正式上升為國家級戰略。
身處成渝雙城經濟圈,綿陽如何依托自身優勢“刷新”自己的定位,這給新一輪的經濟布局留下了足夠的想象空間。
在孫福全看來,成都和重慶在整個經濟圈里,仍會作為核心城市承擔更多的綜合性功能,而綿陽要發揮自己的科技和產業特色優勢,主動融入到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打造成渝綿創新“金三角”,甚至可在某個集中的區域共建西部科學城。
這樣的愿景并非空想。截至2021年12月,中國已建、在建、謀劃階段的科技城(含科學城)已達279個。賽迪顧問聯合賽迪科創發布的《科技城百強榜(2022)》中,綿陽位列全國第七,中西部第一,其評語為:“綿陽、成都等地區科技城發展勢頭強勁,正在帶動西部地區加速趕超?!?/p>
另一組數據更能反映綿陽的科技實力?!笆濉逼陂g,綿陽累計實施省級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650余項,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14%以上,居全國城市前列。
“關鍵是要把綿陽的科技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充分調動起來,進一步聚集創新要素?!睂O福全說,綿陽的底色就是科技,但這種底色不應該只限于大院大所里,而是要將它轉化、應用?!暗搅四且惶?,走在綿陽市的大街小巷,你就能感覺到科技元素無處不在,這就是真正的科技城?!?/p>
如何讓科技資源“走出”國防軍工,綿陽的回答是,“走向”民用科技,圍繞綿陽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引進領軍企業,培育創新主體。
令孫福全同樣欣喜的是,綿陽開放之門越來越大。但問題也隨即變成,引進了,還要留得住。
綿陽給出的回答是,不斷做優營商環境。對企業來說,政府服務的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彌足可貴。
一提起綿陽的政商環境,從深圳入川的鄧黃感嘆,“舒服、不別扭”。當初,他所在的中廣核核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敢于在綿陽投資核醫療產業,除了這里有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能在技術和創新上給予大力支持外,還有日益優化的營商氛圍。
2022年5月6日,中廣核醫療科技(綿陽)有限公司和中廣核同位素科技(綿陽)有限公司受邀參加了市委市政府舉辦的企業工作座談會。
會場上,不僅是擺在桌面上的參會名單將企業家們排在了市級部門和參會單位前面,而且在安排座位時,也同樣是將企業家們排在了市級部門和參會單位前面。
“企業家們被邀請與市委書記面對面,書記一家一家聽取企業關切的核心問題?!编圏S對這種“禮遇”記憶猶新。會后,市委市政府又制定了專班對接服務機制,責任領導面對面梳理企業困難。當日座談會現場還專門建起一個涵蓋全市規模企業和市級領導、重點部門主要負責人的“綿陽企業家群”,企業家可直接對話職能部門相關負責人。問題在哪?困難在哪?滿不滿意?領導們一目了然,有力地推動了綿陽相關部門服務意識和辦事效率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一次座談會,一個“綿陽企業家群”,帶動的是綿陽市政府各個職能部門。之后,聚焦重點行業領域,各部門分專題策劃實施“優化營商環境面對面”座談會,旨在解決在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涉及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等方面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
綿陽市“優化營商環境面對面”座談會
截至目前,市級層面已組織召開6場“面對面”座談會,累計邀請企業180家,收集問題建議375個,已解決270個。各縣(市、區)、園區、市級部門相繼召開座談會121場,累計邀請企業1615家,收集問題建議1270個,已解決748個。
“軟環境”就是硬實力。綿陽優化服務、助力企業的常態化溝通并未止步,一位當地官員援引綿陽市委書記的要求——要樹立“店小二”意識,堅持“用戶思維”改進相關政務服務,打造問題從提出到解決的“閉環”生態。
當認真務實的綿陽開始加速優化、加快開放,這座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城市正在重煥光彩,肩負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高地使命的科技城正在提能升級。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一個更好的綿陽,值得被看見。
涪江出川北,潮涌氣象新。
(文中王巖為化名)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