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婚習俗何以在中亞死灰復燃?
這實際上是草原習慣法的一個特點,即以認可侵害結果的形式避免更大的損失,并獲得相應的補償,整個過程中唯一的受害者,只有被搶的女性而已。
(本文首發于2022年9月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一則以中亞某國為背景的紀錄片在網絡上快速傳播。在紀錄片中,該國一部分年輕男性以暴力搶奪的方式,當街擄走女性作為妻子。而搶婚者的女性親屬不但沒有幫助受害者,反而幫助搶婚者勸說受害者接受被強加的“婚姻”。受害者的家屬也出席婚禮并認可了這段婚姻。除了從頭哭到尾的“新娘”,每個人似乎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搶婚是人類社會早期存在的一種婚姻現象,主要依靠暴力劫奪的方式搶奪未婚的女子為妻,有時甚至劫奪他人未過門的新娘和有夫之婦。雖然即使在盛行叢林法則的時代,搶婚在世界上的大多數地方也并不是一種正常的婚姻締結形態,但搶婚又存在于諸多地方,說明這一現象背后,有一套被古代社會接受的邏輯,無論這種接受是情愿的,還是不情愿的。
搶婚最為著名的例子,即歷史上成吉思汗父子的兩次搶婚,首先是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搶掠了蔑兒乞人也客·赤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