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用算法匹配室友惠而不費,勝“盲婚盲嫁”多矣丨快評
三種方法在初次分配上有顯著的差別,大家都誠實披露自己的信息,通過雙向選擇找到理想的室友,是最優的;容許每個人雙向選擇是次優的;最簡單粗暴的是隨機、武斷地“分宿舍”,盲婚盲嫁。比初次分配機制更重要的,是有調整機制,是保障每一個人任何時候都有自由選擇、雙向選擇的權利,這樣可以通過合意的調整獲得一個個“帕累托改善”,最終達到或接近“帕累托最優”。
責任編輯:辛省志
近日,成都大學用大數據為新生推薦匹配室友,引發熱議。大家紛紛回憶往事,當年沒少因為性格不合、作息不同步或生活習慣差異與室友發生齟齬,對此“人性化之舉”表示艷羨。靈魂之問:如果可以這樣重來一次,你還愿意跟過去或目前的室友做室友嗎?
該學校的智慧公寓網上選房,會詢問諸多問題,判斷你是否有產生外部性尤其是負外部性的行為特質。一是會問你是否有對室友造成困擾的生活習慣:有沒有抽煙習慣?有沒有潔癖?是否接受榴蓮、螺螄粉等異味食品?后兩個問題似乎有較大重合,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二是會問你的作息特征,是早睡早起還是正常作息?似乎排除了晚睡熬夜的選項。三是會問你是否有可能會影響別人睡眠的生理特征,如會不會打呼嚕。四是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