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外賣背后:科學家、美團、商家與干飯人的環保戰線
如何點一單外賣?
一個簡單的步驟似乎就可以滿足:打開外賣App,挑選下單,返回主界面,自此靜候佳音,“奔赴”一場大快朵頤。如果要在外賣一詞面前加上“環?!倍?,這個本身語義便復雜的定語,或許給“外賣”出了一個大大的難題。
作為“干飯人”應該如何在外賣消費中推動環保,答案卻很簡單——只需要做一個選擇而已,不過這看似簡單的背后,是美團、商家、產業鏈、行業專家等各方的不懈努力。
干飯人的選擇
化身“老饕”或是“選擇困難癥患者”,打開美團外賣,找到你所需要的美食、奶茶、藥品乃至鮮花和生活萬物。這時你會發現,標識著“小份”字樣的餐品恰巧滿足你一人獨處時對食物多樣性的需求。
此時到了支付的關鍵步驟,如果你恰巧選擇的,是80萬參與“青山計劃”商家中的一個,那么你的每筆消費都將有不少于1分錢的善意,流進“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青山公益專項基金”,用于生態環境類公益項目。
在你確定下單之后,若是美食,關于“是否需要餐具”的選擇,更期待你給出一個“否定”的答案……
“干飯人”姜姜對此體驗頗多:“無需餐具”已經成為其下單時的默認選項,“盡量都裝在一起,少用些塑料袋”的叮囑,也常見于她的訂單備注中。至今,她已經擁有3168單“無需餐具”的外賣記錄,未來還將繼續增加。
“自己有備餐具,一次性的(餐具)能不要就不要了”,這樣的選擇,在姜姜看來理所當然,“那些餐具的包裝是塑料的,而且里面的東西也不會都用到,都是不必要的浪費”。
“理所當然”的思維鏈路源自根植在內心的環保理念,姜姜的環保理念則緣起于她的潛水經歷,作為一名潛水愛好者,“巧遇”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是姜姜的樂趣所在。但有時,她也會遇見不幸。一片珊瑚附著在巖礁上,看似依舊姿態萬千,但并沒有勃勃生機;一簇海草在水中搖曳,擺動時隱隱露出掩身其中的垃圾……入海時的所見所感令她印象深刻。
潛水愛好者姜姜
被觸動的姜姜開始在生活中踐行環保理念。改變包括但不限于:下單外賣時選擇“無需餐具”、購物時自備環保袋、一個人就餐時挑選小分量、盡量少使用防曬霜……
正如另一位有著3030單“無需餐具”外賣記錄的小艾所說:“外賣環保非常重要,如果讓我排序的話,放在首位的肯定是要讓消費者接受這個概念?!?/p>
消費者的選擇是外賣環保的起點。為了將消費者納入環保鏈路,讓姜姜、小艾的選擇成為更多人共同的習慣,美團外賣設置多層級的“無需餐具”目標,用戶達成即可獲得成就勛章和外賣優惠券,還將“無需餐具”與公益捐助掛鉤,每當用戶選擇一次“無需餐具”,就能獲得10點公益能量,這些公益能量可進一步兌換成公益金,支持具體的公益項目。
當每一位“干飯人”打開美團外賣,都必須在“需要”與“不需要”餐具之間多花費一秒鐘的思考時間時,改變的種子就已悄然生根發芽;當更多的“干飯人”選擇“無需餐具”并逐漸養成環保習慣時,這株幼苗必然能夠茁壯成長。
根據日前發布的《美團青山計劃五周年進展報告》(以下簡稱《青山計劃報告》),自2017年“無需餐具”功能首次上線,至今已經過十余次產品迭代,超2億人次在點單時選擇過不需要餐具,環保訂單占比增長近40倍。
環保行為可獲得外賣優惠券獎勵
餐盒供應鏈的五年
“現在有些商家也開始用環保盒,所以我覺得越來越好了?!苯^察到的現象,實際是一群人努力了五年的成果——張濤和孫越便在其中。
當一個漏了油的餐盒擺在眼前時,二人都有些發愁。
一個是美團青山計劃包裝創新高級經理,一個是北京和合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合谷”)的渠道經理。他們對一個結果感到沮喪——十九個使用環保餐盒的外賣訂單中,有兩單出現撒漏情況。超過百分之十的故障率,暫時宣告張濤和參與環保餐盒研發的上下游供應企業階段性失利。
據張濤回憶,這項“戰斗”的發起可以追溯到四五年前,美團青山計劃開始在綠色包裝領域深入推進。
但對于當時整個行業而言,調研結果給張濤等人帶來的感受并不樂觀,綠色餐盒研發方面幾乎沒有可以參考的經驗。對于大部分餐飲企業而言,首先需要滿足的是食品安全、防止撒漏,以及帶給消費者更好的用餐體驗,環保雖然重要,但在這些要素面前,只能成為“特殊的、單點性的需求”。
為了形成合力、應對現有困境,張濤拉來了沙伯特、巴斯夫等業內知名供應鏈企業,也聯合了和合谷等直接面向消費端的餐飲商家,協同推動解決方案,通過共創打通生產到消費的全鏈條。
集各方之力,這場“戰斗”的階段性捷報隨之而來:在最新一款環保餐盒投放兩萬多份之后,回收的差評僅僅只有一單。
植物纖維材料制成餐盒的碗體,再用類似奶茶壓制封口設備的熱封蓋膜方式進行密封,如此制成的餐盒既滿足了環保的需求,也能夠盡量實現美觀、不撒漏。
據張濤描述,五年間,參與環保餐盒研發和試驗的企業不斷擴大,各方的參與、合作亦帶來了不少意外之喜。
例如在餐盒碗口直徑的確認問題上,“當時以為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多大都行”,他表示,但是一位有經驗的供應商改變了他的想法,“供應商建議做成110口徑的,原因在于這樣的口徑模具更多”,這意味著可以減少更換模具帶來的成本。
紙漿模塑熱封蓋膜餐盒獲得藍星計劃綠色包裝設計理念銀獎
而在環保餐盒的推廣中,孫越更清晰地感受到困難重重。
從成本角度而言,環保餐盒的費用較PP材質的傳統餐盒高;從效率而言,傳統餐盒手動扣上塑料蓋子,過程僅需一兩秒,而環保餐盒通過機器壓制密封,至少需要三到五秒。
孫越直言,“門店一想,又不影響出餐品質,又省錢又高效,做大單子訂餐的時候就還用傳統餐盒了?!弊鳛槠放品降暮秃瞎?,如何監督門店使用環保餐盒,本身便是一道復雜的命題。
在困難中相向而行,孫越認為美團與和合谷在本質上“都是有發展眼光的企業,都想做長久的生意”。
“努力建設商家-平臺-消費者的可持續生態圈,通過產品功能、激勵機制、宣傳倡導等措施,促進行業生產經營和消費方式的綠色低碳轉型?!泵缊F高級副總裁兼到家事業群總裁、美團外賣社會責任委員會主席王莆中在《青山計劃報告》序言中提到。
探索漸成體系。在綠色包裝方向上,至今青山計劃已孵化了兩批次30款綠色創新包裝,累計投放191萬件供餐飲商家使用。此外,美團還設置“商家青山檔案”、發布《可持續餐飲商戶指南》、開展“中國餐飲行業減少食物浪費路徑量化評估”研究、發起“無塑吸管挑戰”“截圾挑戰”“我為環保做過的小事”等活動……
消費者的變化便是餐飲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主線,正如自帶購物袋正在逐步成為中國消費者的潛意識習慣一樣,從省錢到“應當”,消費升級的背后是可持續消費意識的構建與優化。
“你們不是用了一段時間環保餐盒嗎,怎么不用了?”一位經常訂購團餐的客人主動向和合谷西單門店店長問道,客人的隨口一問,對孫越卻是頗具意義,他表示,在奔赴成為百年企業的路上,環保是“大勢所趨”,“我們盡早介入,哪怕是多費點力,只要能盡一份力,對各方都是有好處的”。
那么消費之后,這條環保鏈路又如何延長?
科學家與平臺
雨終于停了,一輛共享單車從廣場的路邊駛離。
得益于單車車輪上覆蓋的一層“隔板”,即便駛過一個泥洼,騎車人也不用擔心濺起的污漬。所謂的“隔板”狹長彎曲、線條流暢,便是能夠阻擋車輪所甩泥沙和積水的單車“擋泥板”。而少有騎車人注意到,他選擇的這輛單車,擋泥板上或許多了一行字:泥板由回收餐盒制成。
這批單車的特殊,源自2018年底青山計劃在上海發起的一次“盒聚變”餐盒回收試點活動?;顒庸ぷ魅藛T在寫字樓的垃圾桶旁“蹲點”,一一接過人們就餐完畢后的外賣餐盒。
據悉,這次活動獲得超過2000人次支持,共收集超過4000個餐盒。幾個月后,1000輛安裝著由廢棄餐盒制成擋泥板的共享單車,被投放在上海人民廣場。上海睿聚環??萍加邢薰镜穆摵蟿撌既思婕夹g總監熊維,便在現場見證并參與其中。
產業在向前奔跑,其中的核心動能正來自核心技術的不斷發展。這個道理在推動環保的路徑上更加顯見。
“外賣餐盒從生產加工出來,到提供給消費者使用,再到被消費者丟棄,往往都是一次性的”,作為高分子材料學博士,熊維認為餐盒有著加工循環的天然優勢,“材料的老化、折損較少”。
熊維表示,聚丙烯(簡稱PP)成本較低,且是一種耐熱和食品級塑料,因此市面上仍以PP餐盒居多。她和團隊打造“餐盒高值回收再生創新技術工藝方案”,嘗試通過對塑料餐盒的預處理、清洗、分選、造粒,再造出黑點少、氣味低、透明度高的高品質PP顆粒。
塑料餐盒再生粒子
由于餐盒在使用時沾染油污,一般被歸為回收意愿較低的“干垃圾”,核心原因便是難以清洗。
“我們采用全新的熱洗方案,減少清洗液和水的使用的同時,也能最大程度去除物料表面的油污,減輕后續環節的壓力,”熊維介紹,“現在也還在持續地去進行提升,讓外賣餐盒的再生顆粒變得更加透明、氣味更低?!?/p>
上海的活動還在延續,此后青山計劃又多次試點餐盒回收?!肚嗌接媱潏蟾妗凤@示,2021年開始,從短期、探索性質的試點轉變為規?;?、規范化、常態化的項目落地,規?;诸惣安秃谢厥枕椖恳言趶B門、上海、杭州等地的1500個社區及單位開展,回收餐盒超過5400噸。
而經過處理,被污染、被丟棄的外賣餐盒以塑料顆粒的形態“重見天日”,等待通過被制成其他非食品接觸類的塑料制品來實現新生。
難題來到了朱美芳院士面前。將塑料顆粒轉換成合成纖維,是她研究了三十余年的課題?;诙嗄甑难芯拷涷?,朱美芳及其團隊向青山計劃提出了“回收聚丙烯餐盒的高值化應用”項目,通過共混改性,將餐盒回收的聚丙烯材料制備成高價值細旦和高強纖維,應用于運動服飾和安全繩索等高端應用場景。
朱美芳和團隊曾將塑料制成的細旦纖維和蠶絲擺在一起,給從事絲織品貿易多年的商戶辨認。
商戶們常年依靠一雙“慧眼”走天下,此時卻犯了難。兩摞纖絲,不僅顏色相同,細軟度更是不相上下?!敖Y果所有人都認錯了”,即便經過了細細斟酌,眾人還是將細旦纖維判斷為了真蠶絲。
“我們的項目有個特點,”朱美芳團隊一位研究人員介紹,“一開始就把每個環節的要求都溝通得非常清楚,我們是倒著推的?!边@款衣服需要怎樣的面料、面料需要怎樣的纖維、纖維需要怎樣的原材料,在設計之初便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從產品需求向前推,將每一環節的技術指標確定下來,剩下的便是科研團隊的悉心研究。
支撐熊維、朱美芳等人向前奔走的,正是青山計劃和其相關方對技術進步的高度重視。
為鼓勵更多科研工作者投身環保領域研究,2021年6月,美團發起公益性的青山科技基金,并設立“青山科技獎”和“環??萍紕撔率痉俄椖俊?。
“餐盒高值回收再生創新技術工藝方案”“回收聚丙烯餐盒的高值化應用”都被評定為了首屆“科創中國”美團青山環??萍紕撔率痉俄椖?。此外,還有6個綠色創新包裝項目、1個綠色供應鏈項目入選。
“對于外賣領域環??萍紕撔聦⑹切缕瘘c和新階段”,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如此評價。正如姜姜常截取生態紀錄片中的重要片段,轉發給身邊人,希望以此推動他們注重環保,青山計劃對科研人才和環保項目提供支持,或許有著相似而更廣泛的意義。
“人從眾”的力量
一切的最后都指向了一個終點——聯合各方,讓外賣更環保。
在“外賣”的鏈條之外,2021年,青山計劃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發起“青山公益自然守護行動”,確定生態保護和修復、保護地可持續社區建設、保護地一線科研支持三大方向,以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為路徑,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以科技為引擎,共筑綠水青山?!贝蜷_美團青山科技基金官網,一眼就能看到其醒目的標語。其中“共筑”一詞,無疑點出了平臺的獨特優勢。從“人”到“眾”,增加的不只是一撇一捺 ,更突出的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合力。
臨近中午,姜姜提交一筆“無需餐具”的外賣訂單,給自己的“公益能量池”再積10點時,張濤正同合作的生產企業探討環保餐盒的進一步可能;孫越正在從和合谷品牌下的眾多門店中,挑選適合嘗試使用環保餐盒的門店;熊維正看著又一批由塑料餐盒破碎、加工而成的高品質PP顆粒欣喜不已;朱美芳和團隊則正緊鑼密鼓地研制新材料樣品。
可持續生態的“康莊大道”越修越長、越修越寬廣。不過,至今,這條路的修建遠沒有盡頭,還要翻過高山峻嶺、穿過峽谷溪流。問題需要被逐步解決,經驗的吸取也需要時間。
據姜姜反映,即便自己選擇的是“無需餐具”,部分商家也仍然會在外賣袋中放入餐具,“可以理解,可能會擔心用戶誤選出現差評,所以就直接為所有訂單配備餐具”。
自動封口設備的成本較高,若出現機器故障還可能直接導致門店無法繼續營業,這個問題則仍困擾著張濤和孫越?!霸诿總€門店放兩臺,一臺自動一臺手動,前者故障后者可以頂上?!钡@真是好的解決方案嗎?張濤苦笑道:兩臺設備會對門店廚房空間產生較大的占用,并不符合實際需要。
朱美芳對于餐盒的循環利用還有更前瞻的設想,比如把催化劑等方便回收利用的因素“埋”在產品中,“在源頭就解決,后面需要加工再造的時候,我們就像一把鑰匙,只需要把內在的因子粘一粘,就可降解或可回收?!?/p>
種種難題和思考仍待進一步探索、落實,但顯見的是,環保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生活印記和生活習慣。
“建設綠色包裝供應鏈,為平臺全量商家提供外賣包裝可回收、可降解或可重復使用的解決方案;促進回收再生市場化機制建設,聯動產業上下游在全國20個以上省份建立常態化餐盒回收體系;以數字化能力促進可持續消費體系全面構建,帶動百萬商家提供綠色餐飲供給,促進5億消費者踐行綠色低碳行動?!?/p>
在《青山計劃報告》最后,通過對“青山計劃2025目標”的更新、重申,建構“如何點一單環保外賣”答案的元素若隱若現:確立低碳生態的戰略,尋求專業力量的支持,聯動上下游產業鏈,引導消費者建立綠色選擇,帶動商戶創造綠色可能,鼓勵科研人員投入環保研究……
掃碼閱讀《美團青山計劃 五周年進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