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常說的“濕熱”是什么鬼?
綜合中醫和民間的解釋來看,“濕熱”其實僅用于描述一種可能的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并不對應具體的疾病名稱。
而在中醫或者說民間藥方里面,應對濕熱的方法五花八門,煲湯煲茶煲中藥都有。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廣東人說的“濕熱”到底是個什么鬼。
責任編輯:劉韻珊
(IC photo / 圖)
曾經有一個搞笑段子,微妙地分析了廣州人和上海人之間的區別,里面寫道,廣州人看不出誰富,上海人看不出誰窮,但兩者安慰人的方式卻大有不同。
當你向上海人抱怨最近很累的時候,上海人的建議是“你需要一些屬于自己的moment”,順帶提及一下自己去澳洲看海,去倫敦喂鴿子,去冰島看極光等豐富多彩的體驗。
而當同樣的問題給到廣州人時,他們會懷疑你濕氣重,并且推薦你去喝涼茶。
這話不假。幾乎每一個在廣東生活過的人,都聽過或者跟“濕熱”做過斗爭。尤其在今年,頻繁的高溫高濕天氣令夏天變得特別難熬,不少人感到精神不振,脾胃不適,喝祛濕湯和涼茶,成為了廣東人最接地氣的消暑方法。
濕熱是病嗎
風、寒、暑、濕、燥、火(熱),是六種自然界中的氣候,中醫認為,這六種氣候可以使人致病,所以將其稱為“六邪”。比如風邪可能導致頭痛鼻涕,寒邪可能導致氣血郁結等。
“濕熱”這個概念就對應了中醫中的兩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