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入園難入園貴”,學前教育地方立法再突破

胡勁松所在課題組2020年做了超過10萬余份問卷的調研,發現核心問題之一,就是“在辦園體制中如何處理好公辦普惠與民辦營利的關系”。

深圳學前教育條例回應了更加本土化的關切。曾有深圳市教育局工作人員接受采訪時稱,在尋找幼兒園場地時,“壓力很大”。

龐麗娟在2010年一篇文章中提到,在中國教育財政性經費的總量之中,學前教育經費僅占1.2 %-1.3 %。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數字一般為8%-11%王錄平回憶,“0-3歲幼兒到底要不要納入學前教育法規的調整對象?當時我們一直在研討,幾稿下來都有所增刪?!?/blockquote>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22年9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學前教育條例》(下稱“深圳學前教育條例”)正式施行,成為國內第49部由地方出臺的學前教育條例,也是最新的一部。

條例中有不少值得注意的新提法。例如,首次提出幼兒園心理健康教師配備要求,創設了對舉辦者的禁止性規定,并將“以開設托班形式招收兩周歲至三周歲的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納入條例管理范圍。

長期以來,學前教育地方立法被認為是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的折中之法,實際上已經過較長時間的探索,早在1986年,江蘇省就已出臺幼兒教育暫行條例。

“折中”,更多是上位法缺失背景下的現實選擇。中國先后頒布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九部教育法律,而學前教育法至今未出。自1989年發布《幼兒園管理條例》,到2020年9月教育部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學前教育立法走過了漫長的31年。202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提到,學前教育法已進入2022年年度立法工作計劃。

上位法缺位,一定程度上使地方學前教育立法和實施受到掣肘。多地教育局學前教育處負責人透露,包括財政投入、非編教師薪資待遇及問責制度,“條例中仍有部分規定難落地”。

收費與投入

深圳曾被視為民辦幼兒園樣板城市,而據本地媒體報道,至2018年,全市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不足4%。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的幾年里,深圳是全國新生兒最多的城市之一,幼兒園學位需求也隨之激增。2018年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原則上達到50%”,深圳也由此開始了一輪學前教育改革。改革后,公辦園比例增加,部分民辦園轉為普惠園。至2020年12月,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已超過50%。

改革旨在解決各地學前教育長期面臨的“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在一些學者的調研中,地方政府對學前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教育財政投入不夠,以及民間資本入場令學前教育走向逐利等因素,都在加劇“入園難、入園貴”。

有家長在社交平臺上曬出高達上萬元的幼兒園學費,調侃“貴過大學學費”。廣西大學法學院教授管華曾組織調研全國140所幼兒園,發現每學期收費在3000元以下的幼兒園最多,共有86所,但也有5所收費超過一萬元。

2020年6月2日,深圳,一所幼兒園外,家長送孩子上學。 (視覺中國/圖)

一些地方政府把解決問題的希望寄托在立法上。據南方周末記者的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有23個地方公布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