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如其來何因,“頭”等大事何解?
從醫學角度看,更艱巨的挑戰是,脫發背后有著復雜的病因和機理,現有的基礎研究支撐甚少,毛囊為何萎縮閉合,能否促進其重煥新生?
“SCUBE3的發現,為脫發性疾病的藥物開發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及靶點?!钡罱K能否成功轉化為有效的治療藥物,仍需經過倫理審查、臨床試驗等一系列漫長的過程。
脫發治療類似慢病管理,不能認為植發就一勞永逸。植發手術前后,患者應該持續地使用藥物?!邦^皮養護也很重要,畢竟土壤不改善,也長不出好芽來?!?/blockquote>責任編輯:曹海東
由于脫發并非致命疾病,即使不治療也不影響身體健康,因此有不少患者都忽視了,并未選擇到醫院就診,問題的關鍵恰恰在于,早診早治對于脫發患者尤為重要。
對中國的年輕人來說,“真令人頭禿”的煩惱,正在從一句調侃變為現實。
一個20歲左右的年輕人,頭皮上(包括眉毛、睫毛)大約有10萬根毛發,它們以數年為周期,循環往復地完成生長期(約2-6年,頭發生長,毛發粗黑)、退化期(約2-3周,毛囊停止吸收養分)、休止期(約2-3個月,毛發脫落,毛囊萎縮)三個階段。
“按照每天約90%處于生長期、1%處于退行期、8%處于休止期計算,正常人每天脫落的頭發在50~100根左右?!贝篼溛⑨樦舶l技術研究院院長鄒建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不健康的頭皮上,毛囊細胞的代謝能力會減弱,萎縮衰退直至失去基本功能,最終會無期限停留在休止期——“禿頭”之勢一旦形成,便再難搶救重新復蘇了。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科教授李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有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目前有2.5億脫發人群,其中男性約1.63億,占比近七成;30歲以下人群占比近70%,年輕人成為了防脫生發產品的主力消費人群。
面對頭頂涌現的“地中?!?、額前出現的M形發際線、發際線逐漸上移等情況,年輕人為保住“頭頂大事”,開始涂生姜、喝黑芝麻糊,高價購買防脫洗發水、進口生發液,或是涂抹發際線粉,戴假發甚至斥巨資植發。
“很多人會相信各種偏方,比如吃黑芝麻這種完全缺乏科學根據,反倒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崩罴J為,針對約占脫發人群90%以上的雄激素性禿發(簡稱雄禿,亦稱雄脫)患者,如能依據實際情況,合理使用藥物治療、激光治療、植發手術等“植生養”一體化的綜合治療方案,大多能取得不錯的療效,但難在早期重視治療,難在長期堅持用藥。
而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