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出生前250年中國式樣的哲學漫游
把“智慧”亦即“哲學”設為寓言中的人物角色,在莊子之前和之后,都絕無僅有。
(本文首發于2022年9月8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古人所繪莊子像
中國哲學的多數話題是在舊有的窠臼里回旋,時代變化很快,而思想總是降落原點。近見推送標題有“中國哲學發展到今天,已經到了對它進行反思的時候了”,而多數新著都無法判斷是準備反思還是正在反思抑或是已經反思。無何,重讀《莊子》,略談數語《知北游篇》。
“知北游”之“知”讀作“智”,“知北游”即“智北游”。恰好西洋的“哲學”概念(philosophy)的意譯是“愛智慧”,而中文“哲”字的本義也是智慧,那么,用現代話語表達,“智北游”的題目就是“哲學的漫游”。當然,這是耶穌出生前250年中國式樣的哲學漫游。
哲學作為一門學術,究竟有何力量,能夠在不依靠外力強制的情況下吸引世人的關注,乃至誘導人心向善向真向美,這是哲學家的一個難題?
“游”字從“斿”,本義是旌旗上用羽毛做的飄帶,它的偏旁“方”其實是一桿旗幟,右面的“臥人”是連在旗桿上隨風起伏的綴旒。對莊子而言,“游”是宇宙萬物一種本質性的存在,所以如果必須用復合詞表達“游”這個單字,最準確的是“飄游”,萬物在宇宙太空中飄游如同輕柔的羽毛,故莊子說“胞有重閬,心有天游”。莊子三次說到“浮游”,“乘道德而浮游”,“浮游于萬物之祖”云云,其字從水,意象為舟,也足以達意?!肚f子》中有一處“敖游”,即“遨游”,但“遨”字含有倨傲不遜之意,與自然無心、從容自得相混?!奥巍币?/p>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