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個鄉村兒童操場:鄉村教育與互聯網透明融合的公益樣本

具備里程碑性的突破,得益于前期便已嵌入公開透明因素的項目設計,規劃人員將操場劃分為一塊塊拼接地板后,每一塊地板都擁有特殊的編號和位置,借助自主研發善款追蹤系統,用戶捐贈時便能實現自動匹配。如此永久性“綁定”,實現了對公眾捐贈善款走向的實時追蹤。

操場上,有青翠的綠茵場,有橙黃的跑道,其中還偶有鮮花點綴,卻不顯雜亂。正是男孩腳尖快要觸碰到足球的那一刻,后方的女孩伸展雙臂做防守狀,兩個孩子臉上都掛著燦爛的笑容,不遠處是一個簡易的足球框。

這是一幅名叫《我心中的操場》的繪畫作品,由一位來自畢節市織金縣中寨鎮普作山村幼兒園的4歲孩子完成。

“12張,剛好12個月,是來自不同學校孩子的畫?!绷核囁c這些孩子素不相識,但她珍藏著他們畫作制作成的年歷并流露出驕傲和欣慰之情。正值開學季,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她選擇放棄參加孩子們的開學典禮,從東莞來到了一千公里外的畢節大山深處,“想親自來看看這些孩子?!?/p>

作為美團平臺上的近18萬公益商家中的一員,梁藝爽與這些孩子被同一件事聯結起來——美團“鄉村兒童操場”公益計劃。

全國第00269座鄉村兒童操場——畢節黔西中建苗族彝族鄉中心幼兒園小朋友在新操場上玩耍(李熠晨 攝)

從“空地”到“樂園”

年歷復刻著孩子們的畫作,照片定格著一張張笑臉,紀念禮品象征著自己被接收的愛心,這些都被梁藝爽珍藏在家中。

當梁藝爽深入思考“鄉村兒童操場”的合理性,兩個核心問題便會隨之而來:為什么選擇畢節市?為什么選擇幼兒園?

“開始的時候,我們幼兒園硬件條件可以說是最差的?!碑吂澥锌椊鹂h化起鎮第二幼兒園園長羅曼介紹,最初幼兒園的戶外空間只有一片林地,基本無法為兒童所用,后來才修建了水泥質地的操場。即便如此,“老師們每次帶著做戶外活動時,也都非常擔心?!?/p>

正所謂“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大山密布的貴州省天氣潮濕、地形崎嶇,水泥地面弊端明顯,常出現起皮、起砂、開裂的狀況,磨損后便會坑洼不平,雨后則易積水,有較大的安全隱患。許多山區幼兒園都面臨著相同的困境。

“以前路過這里,給我的感覺就是山的那頭還是山,特別多山,我就會想這邊孩子的求學之路有多艱辛?!绷核囁牡綄Ξ吂澥械挠∠?。

加之學前階段尚未被納入義務教育,從貴州省省級示范幼兒園評估專家楊川的視角看來,學前教育也是近些年才在政策的推動下建設和發展起來。

部分幼兒園的操場,甚至只能視作校園中的一處“空地”,勉強承擔戶外活動場所的功能。但戶外活動對孩子來說,又必不可缺。

根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幼兒園應當為學前兒童提供適宜的室內外活動場地和體育設施、器材,開展符合學前兒童特點的體育活動?!队變簣@工作規程》也指出,在正常情況下,幼兒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不得少于2小時,其中戶外體育活動不得少于1小時。

匱乏的操場條件和教學設備無疑會限制對孩子抓、爬等動作技能的培養,尤其是雨天時,“體育運動”更無從談起。投入資源較少、運動場所有限的現實,是“鄉村兒童操場”計劃選擇幼兒園為項目執行地的邏輯支撐。

“(新操場)真的給我們解決了非常大的一個難題”,畢節市威寧縣雄山街道幼兒園的園長陳艷嘆道,“記得當時工人才鋪設了一半,小朋友就迫不及待了,直接在上面打滾,特別開心?!?/p>

操場被切割成數千方方正正的網格狀拼接地板,鏤空設計和磨砂質感讓其滲水防滑,每個板塊都緊緊“依靠”,按規律組合的花紋圖案是各類運動功能分區。安全、干凈、豐富,可以說是一座座小型的“兒童樂園”。

“至少可以用58年,而且一旦有損壞,隨時都可以翻新”,美團公益基金會執行秘書長陳尉表示,“更換其中有破損的板塊就可以,后續維護成本也低?!?span class="nfzm-web-style--kaiti" style="font-family: 楷體, 楷體_GB2312, STKaiti;">

據悉,美團“鄉村兒童操場”公益計劃由美團聯合壹基金于2020年9月發起,截至2022年8月底,該計劃借助互聯網匯聚了近18萬家商家、6萬多名網友的愛心,并已具體化作332個操場,讓逾5萬名鄉村兒童直接受益。其中在畢節市,這樣的操場已經實現267個有需求的幼兒園全覆蓋。

2年時間、7萬公里、267個操場

這數百操場,都印在項目人員的足跡中。

“即便是去大山里的學校踩點,也要找有網的地方休息”,壹基金項目助理秦弦介紹,當天走訪的幼兒園信息及數據會及時上傳到平臺為公益組織開發的信息系統中。

1輛車、不到2年時間,在畢節市內行駛了7萬公里。盡管秦弦說得輕描淡寫,但梁藝爽也深刻地感受到,每個操場都有項目人員的艱辛付出?!八麄兦捌诳隙ㄗ隽艘恍┱{研”,梁藝爽表示她一直在關注項目的執行和位于畢節市大山里的孩子,“也是我當時選擇它進行捐贈的原因?!?/p>

由于每個幼兒園的戶外平坦空間大小不一、需求不一,“鄉村兒童操場”打造的并非制式化操場,而是依據不同學校情況所建的“定制款”。

“剛剛看到他們的第一個操場,就只有黃色的站位點?!绷核囁l現,該計劃不斷在摸索中迭代升級。

鄉村兒童操場的設計版本迭代

秦弦用“越做越細”來回應,最初的操場設計僅標注有站位點,后來根據實際需求和老師反饋不斷升級,逐漸出現了十字路口、迷宮、環保角等。在新操場上,老師可以在游戲中教孩子認識數字、顏色、交通規則等,組合多種玩法,借助運動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超過80%的教師認為項目促進了兒童‘走、跑、跳、爬、拍、推’等方面的體能發展,設計兼具游戲、教學、運動的功能,游戲器材兼具多樣性、功能性、安全性、趣味性、教育性?!睏畲◣ьI團隊對“鄉村兒童操場”項目進行階段性評估。

同時,這一項目不僅僅是操場與器材的簡單相加,通過幼兒園老師進行專業的培訓,能夠促進當地學校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的轉變。怎樣的戶外運動才是適合孩子的、在現有的條件下可以開展哪些活動、幼兒體操需要掌握什么要領……“拓寬了思路”,園長陳艷接受培訓后評價道。

舉辦教師培訓活動(李熠晨 攝)

“鄉村兒童操場”公益計劃的有效性從孩子、老師、園區等視角中凸顯,可以看到,雖然是從操場這樣一個微小的點切到教育中去,但實際上它撬動了很多方面。

當然,在不少客觀現實面前,項目仍在持續探索問題最優解的過程中。城鎮化進程快、教師流動性大,是大多數助力鄉村教育類項目需要戰勝或繞開的攔路虎,“鄉村兒童操場”也不例外。楊川提出制作相應的游戲手冊,以供來往老師查閱、借鑒。

此外,為避免操場閑置、浪費,因此在操場落地前,與當地政府溝通需求并實地踩點調研成為了項目必要組成部分。

“對于我們商戶來說,一直在堅持做這件事情”,梁藝爽表示,“也是因為項目人員的務實、賬目的公開化,而且會讓我們實實在在地看到效果?!?/p>

最后一公里

“有一天我收到平臺推送,告訴我捐贈的地板放在了畢節黔西中建苗族彝族鄉中心幼兒園,剛剛掃了二維碼,居然真的查到了我那一塊?!?/p>

參與過捐贈的愛心網友胡漪來到畢節這所幼兒園實地探訪時,當場哭了出來。她參與捐贈的那一塊地板,如今,就在她腳下。

全國第00269座鄉村兒童操場——畢節黔西中建苗族彝族鄉中心幼兒園操場前后對比圖(李熠晨 攝)

“捐贈的每塊板在哪一行哪一列,我們都可以看得到?!蓖瑯涌吹搅俗约壕栀洺晒牧核囁?,更堅定自己的想法,“只要能維持,我一定將這件事情進行到底?!?/p>

胡漪的感動和梁藝爽的堅定都在佐證一個觀點:從項目透明到公眾支持,是一條邏輯通達的線路。透明被稱作“公益的生命線”,正是因為反饋和溝通,能夠提升公眾的參與度和價值感,讓由一時情緒催發的偶爾性公益行為得以長久持續。

“公開透明已經成為公眾對公益慈善行業信任的焦點,也是公益慈善行業必須邁過去的一道坎?!蹦隙脊婊饡u理事長徐永光多年前便提出了公益透明的必要性。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長賈西津的表述則將內在鏈路闡述得更為簡單直白:“信任是社會捐贈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p>

無論是對外增加公眾的了解和信任,還是對內加強項目本身的扎實度和持續性,透明度都是不可或缺的環節。

一個顯見的道理在于,只有對項目的可靠性有充足信心,團隊才能夠且愿意向公眾公開,而公眾的回應也能推動項目進一步完善和落地。對于“好的公益項目”來說,合理有效和公開透明是必備要素,這意味著需要具備完整的問題解決鏈路,和能夠被推敲、被檢驗的底氣及方式。

“公益的基石就是信任”,陳尉清楚地認識到,在公益領域,美團優勢在于充分發揮平臺的連接能力和數字化技術能力,“我們想平臺不僅是幫公益組織提高籌款的效率,也可以和他們一起提升善款使用的透明度?!?/p>

善款透明度如何提升?“鄉村兒童操場”或許能視作一個創新且“到位”的案例。

每座“樂園”旁邊,都設有一塊牌子,除了顯示著操場名稱、編號、建立時間、經緯度等信息以外,更大的空間被一個二維碼占據。當有人拿出手機掃描立牌上的二維碼,就可以查看到捐贈操場的“幕后之人”。而在捐贈人手中,自己愛心所化之處清晰可見。

愛心網友捐贈全過程透明可追蹤

梁藝爽經營的賓館從2020年11月就陪伴“鄉村兒童操場”計劃成長,建立起了專屬的公益商家檔案,每售出一間房,便會有一定金額捐贈給項目,而“查閱一下公益檔案”也隨之成為了她每季度都會做的事。

“捐的每一筆錢都會及時告訴你用到哪里了”,陳尉說道,“這個項目在執行速度和反饋精度上做了突破”。

公開透明一直為公益行業所追求,但如今也仍然在路上。大部分的公益項目,由于項目本身顆?;臻g受限、公開透明的渠道和技術有限等原因,更多的是將善款打包為一個“整體”向捐贈者進行反饋,而無法具體到每一個人每一筆捐贈的轉化。

從執行成果的整體性披露到“具體至哪一行哪一列”,結合數字技術,公益透明終于走通了“最后一公里”。

畢節樣本”

這樣具備里程碑性的突破,得益于前期便已嵌入公開透明因素的項目設計,規劃人員將操場劃分為一塊塊拼接地板后,每一塊地板都擁有特殊的編號和位置,借助自主研發善款追蹤系統,用戶捐贈時便能實現自動匹配。如此永久性“綁定”,實現了對公眾捐贈善款走向的實時追蹤。

“是一次在互聯網上的公益探索創新”,壹基金副秘書長魏明濤認為,“使人們在參與公益的時候,不僅越來越便捷,也更加透明與信任,這是在新思路、新技術背景下,社會協同作用的結果?!?/p>

從項目設計到落地、反饋,美團“鄉村兒童操場”公益計劃建構了一套完整的公開鏈路和執行體系,在畢節市的數百次實驗中,逐漸摸索出“樣本”的形態。

9月2日,美團“鄉村兒童操場”公益計劃畢節市收官暨黔南州啟動活動上,畢節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楊得志對此十分認同:“不管是美團、壹基金,還是商家,或是普通的用戶,我們匯集起來的力量真正改變了一些東西?!?/p>

而梁藝爽特地從東莞來到畢節見證這個時刻?!霸媱澮ヒ娮C我孩子新學期開學,可我還是選擇來了這里?!彼€讓孩子錄制了祝福視頻,帶給大山里的兒童。

公益商家梁藝爽在與小朋友交換禮物(李熠晨 攝)

活動上,黔南州委常委、州委統戰部部長潘選表示:“將認真學習畢節市的好經驗、好做法,以公益計劃實施為契機,進一步補短板、強弱項?!?/p>

在畢節市267個操場的摸索改進中,項目團隊逐漸形成了因地制宜的方法論。通過軟件、硬件結合的方式,不僅促進兒童發展、教師成長,也推動家長觀念變化、園所質量提升,依靠互聯網技術和團隊的一步一個腳印,則讓項目實現便捷透明、實時追溯。

前期設計時,由專業人員前往學?,F場測量尺寸,將數據上傳至云端,另一端的設計人員收到后規劃操場布局,每個園場地設計量身定制而成。后期執行時,當月進行善款籌集,次月即可完成鋪設,如此高效的鏈路進一步凸顯該計劃的優勢。

在此前提下,從畢節市到黔南州,公益力量與政府合作,共同助力鄉村教育的“樣本”,將逐漸發展為具有普遍性價值和可復制能力的模型。

“相信這是所有公益商家和愛心網友的初心,也是我們共同的愿景?!绷核囁裤降?。

網絡編輯:鳴星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