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強讀《王賡武回憶錄》:鄉愁不是郵票也不是船票

王賡武的所講的認同故事之所以精彩,就在于描述了民族認同與所在國認同之間的對接,雖然錯位與撕裂是不可避免的,但幸運的是他很技巧地保持了這種對接的二重張力。

責任編輯:劉小磊

“我的故事真正的起點,是我們一家三口試圖返回故鄉中國,但最后只走到怡保,抵達英屬馬來亞?!眻D為著名學者王賡武。 (資料圖/圖)

杰出的華人歷史學家王賡武,今年已是92歲高齡。讀他的回憶錄,就像聆聽一位老派守成、內心光明的長者,在你耳邊喃喃細語,私心不免揣揣?!锻踬s武回憶錄》分《家園何處是》和《心安即是家》上下兩卷。如果說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那么這部回憶錄就將歷史作為檢視自己身份認同的工具。從“家園何處”是到“心安即是家”,其行文的所悟所思,都落在了個人內心角落里歸隱著的精神家園?!澳晟钔饩唱q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這樣看這部回憶錄,既是個體生命的燈寒夢遠,也是天運人生的周行不息。整體雖少有豐沛的細部,但有縱深感,有情性的流轉隱現。把生命與人生的歷程放置于天地玄黃的大歷史中加以關照和審視,那么生命與人生也就映上了洪荒與夕照。有了歷史的根系,也就有了開闊的視野。歲月雖能使箋紙泛黃、紅印帶青,不過,墨痕依舊蒼然。一個超越邊際、追求卓越、睿智熱情、思考亞洲的思想者王賡武,總讓我想起與他同年生(1930年)的那位“中國先生”傅高義,仿佛他們之間總有綿綿瓜瓞。那是什么呢?

整本回憶錄,在筆者看來,就是講了一個“認同”的故事: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認同誰?我要認同的他者,會認同我嗎?家園何處是?如果心安即是家,那么何謂心安?如果說人生就是離散,那么,認同就貫串人生的始終。王賡武的人生,可謂是離散與認同的人生。他在英屬馬來的怡保住了17年,在澳大利亞住了18年,在香港住了10年,在新加坡住了24年。他在南京讀過書,去倫敦留過學,而他的出生地則是荷屬印尼的泗水。他父親(王宓文)出生地是江蘇泰州,母親(丁儼)出生地是江蘇東臺,祖籍是河北正定。對此,王賡武的一個基本設問是:家,一定是一個國家或一座城市嗎?答案如果是否定的,那么認同與被認同,永遠是在路上的進行時,“完結”不是它的屬性。認同無法產生經驗事實,它只是在開放、流動的離散狀態中的一種精神領悟與關照。所以認同的特性又是復雜、含混、易變的。

《王賡武回憶錄》,上海譯文出版社,2022。 (資料圖/圖)

王賡武強烈意識到自己出生在印度尼西亞,作為一個華人長大,“把遙遠的中國視為祖國,我可以努力變成馬來亞人,但如果種族被視為對國家忠誠的標準,單靠努力就夠了嗎?”(《王賡武回憶錄》下卷p70)不錯,“Chinese”一詞小心地帶過了中華與中國,但不能說不存分野。毫無疑問,中華是中國屬性的衍生,但中華又比中國遼遠深邃也是個不爭的事實。過年時只說恭喜發財不說萬事如意,買新房要滾鳳梨求“旺來”,把這些民俗習慣帶到定居的所在國,即便華人之間也有認同的困惑。所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