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義孚:一位華裔學者和他的浪漫地理學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楊靜茹
段義孚(1930-2022)天津,華裔地理學家
我知道學者段義孚(Yi-Fu Tuan)是在數年前寫本科學年論文時,想分析比對茨威格和韋斯·安德森作品中對19世紀老歐洲的懷舊情感,導師提到段義孚,建議我可以重點看看他的“topophilia”(戀地情結)理論。
那時段義孚的書還沒有譯介到國內。有少量博士論文以他為研究對象,我知道了他及其人文主義地理學。數十年來,他以人的生存為核心,對客觀的地理環境與人的主觀性情關系進行闡釋,關注人的終極命運。
《戀地情結》是他最有名的學術著作,1970年代影響了西方的地理學界。他將“戀地情結”引入地理學,“其目的是為了廣泛且有效地定義人類對物質環境的所有情感紐帶?!彼f,人類對環境的體驗是從審美開始的,“人對環境的反應可以來自觸覺,即觸摸到風、水、土地時感受到的快樂。更為持久和難以表達的情感則是對某個地方的依戀,因為那個地方是他的家園和記憶儲藏之地,也是生計的來源?!?/p>
在《人文主義地理學》里,段義孚回答過這門學問的意義:“相比之下,人文主義地理學對于職業生涯并不實用,但對我們空閑的某天、某小時或半小時卻很有用。為什么?因為人文主義地理學能使我們有效地思考某些問題,這些問題迫使我們思考人的成長,并有一種緊迫感,因為作為個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