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賽:在爭議中前進的實驗場丨記者手記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周建平
懸崖上的巖羊
相關報道詳見《追豹記——遇見昂賽生靈的守護者》
大半年前,我在北京參加有關“國際雪豹日”的活動。隨著影視作品的傳播和它天然的形象與神秘色彩,這種高原旗艦物種成了一種可愛萌物和稀缺生態的象征。
在野生動物保護界,保護這些物種的意義是最不需要解釋的。但對普羅大眾,類似的疑問仍被頻頻提出:保護瀕危物種,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人力,有必要嗎?尤其是那些處在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拋開“大愛”的角度,為什么?
“如果食肉動物不在了,就是一種結果,意味著環境保護糟糕到了一定程度?!盢GO貓盟的執行長黃巧雯說,經過他們的調研,中國人常說的四大猛獸‘豺狼虎豹’所剩無幾:喜歡生活在平原地帶、跟人類生活圈重合的野生虎,中國只剩下不到80只;狼是群居的,同一個地區食物比較多才能支持它們的生存,中國野外能提供這樣環境的地方只剩高海拔地區;豺目前也很少,祁連山、云南還有一些。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的安全網——保護“大貓”背后,其實是去幫助恢復和改善棲息地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